“以人为本”: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物化的重要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圣地,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因此,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即首先尊重人的价值存在,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是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也就是“在管理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中心位置;在手段上,着眼于最充分地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目标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管理效益” 。“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培育和升华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自主、自强、自立、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事业和人生,不仅为人的潜力发挥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助长了人的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因而提高了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优化了管理的效能。
高校科研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是教育发展的重地,科研工作是促进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对高校科研工作的管理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
人力资源是科研力量的核心,也是科研力量的灵魂,没有人力资源就无所谓科研力量。科研力量能否实现内聚力、集约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即广大的科研人员,人是具有生命的鲜活个体,人的整体发展态势决定着“物”的流向与存在的状态。可见,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是高校科技活动的主力军,也是高校科研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智能性要素,他们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完全发挥,是高校科研实力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校科研工作中去,就是指在科研管理中,将人置于管理的核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科研工作目标的实现,同时,致力于人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使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 这不仅是科研人员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科研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高校科研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是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必要条件。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只有重视科研人员及教师的主体作用,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增长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加强他们的责任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潜能,拓展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高校科研的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以教师个体的发展为本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在空前地加快,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成为一个称职的高校教师,必须首先应该是一位研究者,因为科研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会搞科研的老师不是一个好的老师,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秀的教师。作为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娴熟地驾驭知识,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播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展望学科前沿,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发展。就当前来说,“高校特定阶段的科研工作目标只是服务于教师群体发展的手段,教师群体的发展才是学校科研工作的理性目标”。然而,“许多高校恰恰是把手段当作目的,并由此陷入一个本末倒置的认识误区,其严重后果就是出台的一系列短期功利色彩的政策极大地激励着教师学术研究上的机会主义行为,人为造出一片科研成果繁荣的壮丽景观,危及着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在高校科研工作和学术领域中必须坚持以教师个体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保证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人的潜能的实现或压抑取决于其所依存的社会环境。要使教师的潜能得以实现,一个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至关重要,而一味地强调监督、管束反而压抑、泯灭了教师自身内在的动力。并且,学术研究上的创造性和复杂性也决定着对教师的学术活动无法有效地实施监督。 因此,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我们必须通过激励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以感情联络为纽带等人本管理的方式方法,来激发教师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精神潜能,促进教师和广大科研人员自我潜能的实现,并最终促进科研管理工作快速有效的发展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创新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
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基本上还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其工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登记、报奖等的被动管理,很少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方面的工作,基本上还没有对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地审查、咨询、调研和论证 ;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去调动有关人员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没有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课题,找项目 ;还没有主动去经营科技,开发科技市场并将科技成果通过市场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创新科研管理的体制,应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科研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个面向需求的科研运行机制,不断改进和建立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 ;应力戒行政干预,为管理人员营造创新的氛围;应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更鼓励多出高质量的成果,达到质和量的完美统一。这样有利于引导和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行为动机,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加强科研管理中的组织文化建设
宽松和谐的环境和良好的文化建设是加强科研管理的保证。作为学校整体文化一部分的科研文化建设,“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思维认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学校科研文化建设,为学校科研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科研文化的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管理的组织文化的建设。“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依据自身和本民族的特点,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约束员工思维与行为、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组织文化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创新作用和辐射作用。它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组织成员的人格塑造与全面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
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速科研战果转化为生产力
首先,摒弃功利行为,实行长远规划。近几年来,由于职称晋升、学校每年的科研评估考核等因素,使得教师和科研人员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完成职称评定和学校考核的任务,去进行一些小型的、低层次的、重复性的科研项目。因此要摒弃功利行为,力戒浮躁心态和短视行为,允许他们短期内不出成果,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去从事一些大型的,高层次的、有实际意义的科研项目;其次,在产学研合作中, 要“以人为本”,学校与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应相互尊重、优势互补、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不得以行政干预强行使用或廉价购买科研人员的成果 ;第三,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 也要“以人为本”, 完善配套优惠政策, 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来参加科研,不期望通过少数几个项目改善办学条件,多发几篇文章来提高学校考核的排名,而是期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锻炼科研队伍, 提高科研水平, 扩大社会影响,为学校教学寻求合适的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及其基地建设,培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应加强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联系,引导科研人员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四,要注意保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确保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得到合法的保障,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态来从事科研工作。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在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人格尊严,突出他们的科研需求,完善科研体制,强化过程管理,营造诚信宽松的科研氛围,才能真正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大学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