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苗福军
【摘要】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成为时代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实验探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是新时代对现代物理教学要求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会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传统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人通过五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养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3 各环节的具体做法
3.1 创设情境。“以物思物、以物思理”是学习物理的突出特点,只有头脑中有物才能究其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趣味实验等生动的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有意识的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巧妙的引入新课。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3.2 激趣设疑、猜想假设。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或与平时认识相矛盾的现象,学生根据以有的经验和教师开始提供的感性材料,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
3.3 设计实验。“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而在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在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下,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常用的物理实验设计方法有: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排除法、定性或定量测量法等。使学生在考虑影响问题的重要因素时,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3.4 实验探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上阶段结果,选取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交互式实验活动,让学生相对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查找资料等来实施方案,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体会科学家探究的艰辛与快乐。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和科学亲密接触,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打破物理知识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5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总结,进行思维加工,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使学生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知识、经验、结论等,有时是不准确、不全面、不系统的,教师可适时进行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发现正确的规律、概念、认识、原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让他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6 知识迁移。在学生探究、归纳总结得出新规律、概念、原理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提出一些与本节所学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情况,以及本节教学效果,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掌握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活化”,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这样就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 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不再是单纯设计教师自己的活动,而是既设计教师如何去教,又设计学生如何参与学习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再是教师一味灌输知识,而是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体现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法来确定教师的教法,通过学生活动来确定教师的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知识、能力、人格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 在实施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
5.1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相关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是达成这一目的的载体,而非目的本身。
5.2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以探究的方式自己构建知识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完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5.3 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但不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对学生而言,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只能依靠探究来获得。
5.4 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提高素质,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使之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5.5 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5.6 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7 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5.8 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收稿日期:2008-4-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