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管理论文  > 
  • 基于关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实证研究

基于关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 琛 杨 俊

  [摘要] 本文以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人员、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以及长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长期资产负债率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技术创新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遇到的问题除了来自技术本身之外,还有许多问题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探讨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机制,是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能力,乃至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薪酬、资产负债率、员工持股、机构持股等方面来全面衡量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1.所有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所有权结构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国家股股东在公司中居于控制地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股股东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也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股权适度集中有利于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从而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发展。
  由此假设:
  H1:国有股所占比例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负相关。
  H2: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2.董事会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目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为由原来国有企业“改造”而成,董事会的成员基本上是以原来的高层经理人员为主,形成了高度的内部人控制。而内部人控制会带来技术创新行为的短期化和经营者借技术创新的名义侵蚀所有者利益使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般来说,董事会结构表现为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置。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存在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非常有益。首先它能明确董事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所负的职责;其次,董事会职能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工作效率,并形成更为客观的判断;最后,有利于委员会中的外部董事就技术创新中的关键问题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交流,加深对创新项目的了解。因此,通过下设专业委员会,强化董事会职能,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效率的有效途径。
  由此,我们假设:
  H3: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重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H4:有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设置的企业与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3.经营者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中,会出现严重的代理问题,其中包括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缺乏对长期价值创造活动,如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下,所有者利益和经营者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经营者的创新动力主要取决于经营者个人的目标和所有者目标的偏差程度。如果这两者是一致的,经营者的创新动力会越强;反之,如果偏差较大,经营者的创新动力就会被削弱。为调动经营者的创新积极性,企业所有者和董事会,应通过各种内部激励和约束方式(如股票、股票期权等)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企业技术创新有很高的风险性和非程序性,缺乏既定的规例可以借鉴,因而与非创新活动更多的要求通用性人力资本而对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较低的特点相比,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者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掌握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难度远远大于掌握通用性人力资本的难度,所以一般而言,经营管理人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更具有稀缺性。依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越是稀缺的资源,其投入的边际增长越是能够促进收益的增加。
  由此,我们假设:
  H5:高管的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正相关。
  H6: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与技术创新的投入正相关。
  4.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根据利益相关着主要理论,由于公司利益最大化,使得机构投资者和员工与股东找到了最佳的利益结合点,所以,员工及机构投资者与股东存在的利益关系,就为他们参与或者影响公司治理提供了可能,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所有的股东都会赞同能够提高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投资。理性的投资者不会被短期利润所诱惑,他们会积极支持公司有利于未来收益的研究开发支出,对那些不重视研究开发支出的公司的股票会毫不犹豫的抛售,这样,机构会大力的鼓励公司增加研究开发支出,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进行。
  核心员工持股对企业技术新有创很大的影响。首先,核心员工持股,能够增强技术创新激励;其次,核心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加强了公司特殊技术能力的积累。
  由此,我们假设:
  H7: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正相关。
  H8:核心员工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正相关。
  5.资产负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现代公司理论中,公司被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点。然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债务合同的约束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另外,高负债还会使经营者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因为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会减少当期利润。而股票市场上中小股东往往更关注公司的短期收益。由于创新投入的增加而带来公司盈利的减少,甚至造成负利润,还会造成个人股东“用脚投票”,使企业面临被接管的威胁,从而对经营者职位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降低经营者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资产负债又可以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短期负债使经营者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会减少当期利润,对经营者职位的稳定性产生威胁,经营者没有积极性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而长期负债的增加,需要企业具有长期盈利的能力,技术的进步可以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
  由此,我们假设:
  H9: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负相关。
  H10:企业短期资产负债率越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负相关。
  H11:企业长期资产负债率越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1.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横截面样本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来源于上交所、深交所和巨潮资讯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通过对年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形成分析样本。由于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不同,因此,我们选取技术创新力度较大的公司如:信息技术、医药、3G技术等行业的企业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研究的正确性,对其执行了如下筛选程序:
  (1)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首先剔除了业绩过差的ST和PT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等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
  (2)剔除了年末研发费用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
  经过上述程序,最后获得57家样本公司。
  
  2.变量定义
  因变量、自变量定义如下表: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样本中,国有股比例占的平均值为0.24。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股权集中度差别很大,股权集中度(LnCon)的均值为0.136,表明样本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平均来说,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54.6%,但是公司间的差别并不明显。样本公司中高管薪酬差别很大,最高的达到105.7388万,最低的只有3.939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2137。说明,我国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平均较高,但是在不同企业的投资比例并不均匀。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0.4640,短期负债率的均值为0.4095,长期负债率的均值为0.4847,说明样本公司的负债比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负债都较高。样本中的三个虚拟变量中,大部分的样本公司都具有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和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而有公司核心员工的持股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2.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假设构建如下检验模型并使用OLS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
  模型一:
  
  其中,为截距,~为系数,为残差。
  表2是对全体样本公司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构。其中,模型的F值在1%的水平下显著,R2在0.5之上,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另外,考察了模型中变量的VIF值,发现所有自变量的VIF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表明模型没有共线性问题,从两个模型对应的残差正太概率图,半正态概率图与全正态概率图可见,回归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基本上满足了方差齐性条件,可认为不存在异方差性。
  从估计结果来看,除了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核心员工持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中,国有股比例(Gov)的回归系数与预期符号相同,并且在统计上是高度显著的(在10%的置信水平下),国有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负相关,表明国有控股的企业相对与时有企业在创新上缺乏效率。
  股权集中度(LnCon)在模型中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值在0.8之上。考虑到股权集中度指标选取可能带来的偏差,分别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替代变量LnCon进行模型回归,结果仍然不显著。由此可以说明,目前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R&D投资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描述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总人数中比例(Ind)变量的回归系数在为正值,并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明独立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
  虚拟变量(FUN)(表示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与预期符号相反。说明我国企业虽然有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但是董事会职能委员会并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并且对企业技术创新有阻碍作用。
  高管薪酬(LnIce)的回归系数在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值大于0.1,说明我国企业中高管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大,高管在技术创新中“搭便车”现象严重。同时也可能说明我国企业缺乏对高管的激励。
  虚拟变量(Con)(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的回归系数与预期符号相符,并且在10%的置信区间下显著。说明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ve)的回归系数在两模型中均为负值,与预期符号相反,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关注。为了避免风险,他们只关注企业的盈利,却不注重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说取得长期价值的增长。
  核心员工持股(Emp)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企业创新人员的激励。
  资产负债率(Lev)回归系数与预期符号相同,并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债权人对只关注贷款是否能够收回,并不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
  为了避免方程中的共线性以及为了更进一步的检验债权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对企业短期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第二个模型的检验。
  模型二:
  其中,为截距,~为系数,为残差。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以及核心员工持股与模型一中的结构基本一致。但是短期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
  短期资产负债率(Slev)回归系数为负与预期符号相符,并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而长期资产负债率(Llev)回归系数也与预期符号相符,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在短期和长期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的短期债权人更为关注短期贷款的收回,而企业的长期债权人则更为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
  企业规模(Lnsize)与预期符号相同,并且在两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越有能力和实力去进行技术创新。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对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股权结构方面,国有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造成负面的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政府应该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在董事会结构方面,独立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则与企业技术创新负相关。说明我国企业应该更为注重企业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而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作用则有待加强;在高管人员方面,高管人员的薪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对于高管来说应该对高管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而不是一味的给予高管过高的报酬。而有专用性能力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说明对企业技术创新来说,应当给予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更多的报酬与激励;在关键利益相关者方面,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负相关。而核心员工持股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企业应该引入更多的关注企业长期价值增长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强对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和培养;在资产结构方面,资产负债率整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面影响,而通过对短期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负债率的进一步分析,得出,短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面影响,而长期资产负债率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的影响。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说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积累。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王世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管理,第4期
  [2]O,sullivan,Mary. The innovation enterpris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
  [3]华锦阳: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1):52~57
  [4]刘斌岑露:中国上市公司R&D费用的契约动因研究[J].经济管理,2004.(22):46~51
  [5]魏峰刘星:国有企业内部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3):143~147
  [6]任峰李桓郝云峰:国有企业治理变化对技术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17(4):14~15
  [7]李维安唐跃军: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N],2005年3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2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