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和风险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地方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工具。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逐渐显现,本文概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情况,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和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融资平台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举措。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渠道;风险;风险控制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融资渠道概述
  我國的分税制改革催生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方面,改革导致地方税收收入减少,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并未减弱,在加之当时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与完善,这就促使地方“自谋出路”,探索融资平台建设,融资平台应运而生。
  国家相关机构在发布相关法规条文中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定义为具备地方政府投融资作用的平台,包含相关的投融资公司;而理论界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将其定义为地方政府出资建立,为实现政府职能而进行融资的平台。总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是为了政府实现其发展公共事业、振兴一方经济的政府职能而进行筹募资金的平台,由政府推进建立,但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通过正常的投融资经营行为筹集资金。
  按照承接的建设项目是否盈利可以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融资平台。经营性融资平台是指承接盈利性的项目,平台在经营的过程中自负盈亏,独立经营;非经营性的平台则更加强调公益性,承接的建设项目基于公益目的,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振兴城镇化发展,实现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当然,按照平台的规模,承接项目的范围与多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可分为大型和小型融资平台。
  从全国范围来看,股权融资、信托融资、中期票据、城投债以及PPP模式也是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但是,平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够选择上述的融资方式,所以,在融资的实际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平台更多的还是选择银行贷款这一方式。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分析
  (一)地方政府资金短缺,融资压力大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收入面临下行的压力,地方政府的资金收入减少;同时,财政转移支付给付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也并不足以缓解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着政府权力的下移,地方政府在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地方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也承担着更多的职责,所以,在资金收入与资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就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也面临着较大的融资风险。
  (二)融资渠道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当前,从理论上来说,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虽然具有较多的选择,但是在具体的融资选择上,受平台实际情况限制,银行贷款还是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选择。依赖于银行贷款,渠道单一,这将给融资平台带来较大的风险,单一渠道不易分散风险,一旦融资平台经营不善,将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阻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阻碍政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职能的实现。
  (三)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明晰
  融资平台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本应该具备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与机制,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往往由地方政府主持建立,行政色彩较浓。一方面表现在融资平台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缺少相关的制度建设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制度的约束,组织机构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平台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管理责任不明晰,缺乏专业的投融资专业人才,对相关业务不够熟练与精通,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运营不利,降低了融资平台的融资效率,增加了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
  (四)杠杆作用被放大,债务风险增加
  前文提到,平台的融资渠道单一,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一般凭借的是地方政府的政府信用,在一项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调查研究中,其资产负债率非常高,也就是说,政府的资金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负债获得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承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的项目,盈利性非常低,所以长期依赖负债负责资金导致平台的债务风险非常大,无法保证融资平台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五)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
  融资平台是政府主导建设成立,在融资的日常运营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行政手段,多数情况下,平台的债务由地方政府或者财政资金偿还,也就说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更关注的是资金来源但对平台负债率关注度则不够,并未建立健全有效的负债预警机制,内外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融资平台的风险增加,防控措施不到位,不利于平台的持续健康稳定运营与发展。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举措
  现在,我国正在经历全方面改革的重要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如火如荼进行,在这样的国家形式、社会背景下,融资平台作为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一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使融资平台获得可持续健康经营,控制融资风险并进行市场化转型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与稳定的大势所趋、必由之路。针对上述分析的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本文提出如下风险控制举措。
  (一)完善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机制
  当下,融资平台大多由地方政府主持建设,其经营管理与地方政府多有牵连,行政彩色较为浓重。融资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架构,根据融资平台的规模设置相关的董事会、监事会等部门。建立并完善平台的制度建设,对其日常运用管理、融资活动进行明确的制度约束。根据职责需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界定人员管理与运营责任,注重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平台的融资效率、资金使用率、降低负债,促进平台可持续经营。   (二)拓宽融资渠道
  渠道单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风险因素,依赖于银行贷款很容易带来债务风险。为了分散因融资渠道单一而带来的风险,融资平台应积极探索适合平台实际情况的融资渠道,如发行企业债,向符合条件的大众进行直接融资;可以与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吸引市场资金的注入,共同开展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在基础建设方面,积极探索PPP模式,探索与社会资金合作共同承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降低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与压力。
  (三)建立债务风险控制机制
  防范并控制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整个融资平台的风险,提高平台的融资效率与效果。平台应该建立债务总体规模控制机制,在承接建设项目或其他职责需要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应该通过平台内部集体决策和专家论证的方式对平台的债务规模进行控制,结合平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讨论、充分的论证,依托平台的相关数据对在负债的能力和规模做出尽可能客观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为平台防范债务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融資平台应当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尽管前期已经对债务规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控制,但是融资平台所处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进一步防范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还应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了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合理性、客观性,融资平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系统与人双重预警方式对债务风险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分析融资平台的各项负债相关指标,及时进行分析与检测,对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与控制,相关人员也应该进行相互的测算,辅助系统监控,防控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五)完善内外监督机制,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融资平台的风险防控,内外监督机制也是关键,从内部来说,应设立专门的机构部门或指定专门的人员对融资平台的运营及融资操作进行监督,并保证监督部门或人员的客观性、独立性。另外,强硬的人员专业素质对融资平台的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融资平台应注重选聘或培养内部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熊慧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8):206.
  [2]高丽丽.浅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09):265.
  [3]张美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转型及应对分析[J].财会学习,2018 (10):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4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