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贡献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展开了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贡献研究,研发投入主要包括财政科技研发投入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有学哲分别从两哲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有相关学哲对两孝本身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财政科技补助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均对企业成长性有一定贡献,但财政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或互补效应,且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政府补贴对企业成长性影响研究的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财政补助对企业成长挤出挤入效应的实质分界点以及滞后性对研发投入产出效应的影响仍有待研究。
  关键词: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企业成长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026-02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及发展来说举足轻重。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因此,不论是财政科技研发投入,还是企业自主研发投入都对企业成长性有贡献,但是财政研发投入并不能完全对企业成长有积极影响。同时,这两个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两个因素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仍有待研究。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着重进行研究:(一)财政补贴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程度研究;(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程度研究;(三)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影响;(四)政府研发投入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效益的滞后性。
  一、财政补贴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程度研究
  财政研发投入是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补贴不仅可以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成本,并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积极影响,对社会资金的流向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企业会拥有更多流动资金用来投入研究,继而开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扩大企业规模,推动企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樊琦和韩民春(2011)通过省级面板数据,从国家和地域自主研發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证实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成长有显著影响。王一卉(2013)、王业斌(2012)证实即使存在所有制、企业经验和地域差异,政府补贴与其绩效始终成正相关。冯宗宪(2011)通过省级版面数据分析了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技术与规模效率,从两个侧面分析了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成长性的积极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李左峰和张铭慎(2013)根据我国95家创新型企业数据得出结论,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具有双面影响。一是补贴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社会筹资能力,从而解决企业的技术障碍,推动企业成长;二是财政补助会偏向风险性较大且不容易产品化的科学研究,企业研发的资金需求量大,但是产出比不高。此外,由于对政府补助用途的缺乏监管,补助体系尚未完善,使得投入产出的比例不高,对企业成长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现有文献将财政政策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设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即政府补助会对企业成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并认为各企业因存在所有制、地域等的差异也会影响政府补贴投入对企业成长影响的效果,但鲜有学者对有关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条件以及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后续研究。
  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研究
  由于企业研发新产品需要权衡投入产出比、资金周转、市场接受度以及成本收益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许多学者将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国外学者Ben Branch(1974)研究考察了111家企业在1950-1965年间的研发费用和利润等,结果发现大多数行业的研发投入对销售增长的影响较大,由此得出研发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作用的结论。国内学者张维迎等(2005)研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公司,发现研发使得企业增长率有显著提高。周亚虹、许玲丽(2007)基于浙江桐乡21家民营企业14个季度的面板数据,得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并存在一年的滞后期。张信东(2010)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企业的26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公司的成长性综合评分,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成长阶段公司对研发的投资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成长,特别是存在累积研发投入时,大大增加了企业成长能力,但存在1到3年的滞后期。
  由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会受到企业体制、经验、滞后性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学者选取的研究对象大多在大规模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内,而对小规模的企业却少有研究。此外,考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绩效时,应当避免研发投入滞后性的干扰。
  三、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影响
  对于政府补助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吕久琴和郁丹丹(2011)利用2007年与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发现政府补助会减少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但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可以作为政府对企业研发项目的一种认可,这将激励企业增加对研发的投资,即为挤入效应。因此,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两种影响,首先是政府补助的增加会对企业自身对研发的投入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其次是政府补助会使得企业加大自身研发资金投入。
  1.挤出效应
  国外学者如Link(1982)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会导致企业基础性研发投入比例降低,但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方面政府补助具有积极作用。此外,Gorg(2007)和Lee(2011)证实,补贴力度越大,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作用越大。对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或当企业的产品的需求剧增时,政府补贴会减少企业自身的投入。国内学者戴晨和刘怡(2008)发现财政补助对企业研发活动并没有显著影响。刘楠、杜跃平(2005)通过研究事前补贴与事后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发现事前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具有正向作用,而事后补贴相对更能刺激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   2.互补效应
  Globerman(1973)等外国学者发现政府的科技补助对私营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促进效应。Scott(1984)选取了437家企业研究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证实政府研发补贴对于企业研发投资具有互补效应。国内学者如岳松和庄瑜(2010)利用在深、沪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张东红、殷龙、仲健心(2009)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知识性质的分析,采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只要补助适当,政府的投入对企业研发具有激励作用,即具有互补效应。
  正是由于财政补贴与企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且变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每项研究结论并不会完全一致。当财政补贴仍在一个合理区间之内,财政补贴就能够弥补企业研发投入的部分市场风险以及资金周转的风险,从而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产生互补效应;但当财政补贴超过这个合理区间,对技术研发的补偿或风险补偿过高,会降低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的投入产出比,即为挤出效应。
  四、政府研发投入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效益的滞后性
  由于企业从获取补贴到最终产出的过程非常复杂且影响企业顺利产出的因素众多,因此研发活动的风险往往较高。因此研发投入的滞后性往往是无法准确衡量企业成长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谢强华(1998)在分析中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到对研发项目的管理时发现滞后性会成为企业研发投入难见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样,蔡虹和许晓雯(2004)发现从投入到产出成果的中间会出现一段时间缺口,即滞后期。2005年,梁莱歆和张焕凤在研究后发现研发投入績效有明显滞后,并提出该滞后期一般为两年以上。何玮(2003)在进行研发投入的研究时,将一个两年累积的研发支出变量作为研发投入指标,指出在大型工业企业中,研发支出的滞后期约为三年。尽管各个学者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尽相同,但都得出投入滞后期为两年左右的结论。
  因此,众多研究均表明,尽管各个企业之间会存在内在和外在的差异,但投入产出的过程均比较复杂,通常存在两年左右的滞后期。因此,在研究投入对企业成长效益时,要先解决滞后性对成长效益影响的障碍。
  五、结语
  由于财政补助与企业自主投入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不能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解释。如今,国内外多数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财政研发投入或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究相互作用的效应,以得出为实现对企业研发投入效益最大化需要达到的政府研发投入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最佳比重。此外,目前的研究仅得到了财政补助在某些条件下才会对企业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结论,但尚未研究出财政补助对企业成长挤出挤入效应的实质分界点。由于企业从收到补贴到产出的过程较为复杂,使得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当期研发投入的效应并不显著,但很少有研究者将滞后性纳入衡量绩效的考虑范围。因此,仍需更多学者探究并发现有关财政补助与企业自主投入对企业成长的最佳配比、财政补贴对企业成长作用的变量间非线性关系和滞后性对投入产出效益作用等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9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