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商业化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围绕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展开探究,从中体现出篮球俱乐部所具备的特征,并表明其特征有普及型、娱乐性、随意性、反馈性与竞技性等特征。同时,讲述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可有利于丰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并提升学生锻炼热情。因此,相关高校应明确这一优势,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落实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商业化融合发展,从而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篮球俱乐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
  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同,属于一种商业化体育活动,其社会性质较强,可根据学生自身参与意愿选择性参加,并只要定期缴纳会费、认可相关章程就可参与进来。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篮球俱乐部,可有利于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发展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因此,应如何正确促进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是相关高校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篮球俱乐部特征
  篮球俱乐部与传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课程不同,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与娱乐性。篮球俱乐部是由学生、体育系、团委与学委会等多人组织而成的,而外界优秀的体育运动員、篮球俱乐部都可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较多体育交流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与认识。同时,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内部的公共体育课程相比,没有受过多的规章制度所限制,随意性较强,可根据俱乐部成员兴趣随时举办篮球比赛,而比赛时间与活动场地都不受时间与地点影响,灵活性相对较强。此外,篮球俱乐部具有反馈性与竞技性特征,可在锻炼过程中获取教师对自身篮球技能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并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技能。
  二、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丰富公共体育课程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篮球俱乐部进行商业化发展,可有利于丰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同时,融入篮球俱乐部还可为学生锻炼身体素质提供良好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篮球娱乐中锻炼自身身体机能,进一步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此外,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还有利于打破传统公共体育课程中专业、班级的限制,可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体育课程,便于激发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升学生锻炼热情
  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同,其中具有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成员,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篮球俱乐部,可使学生在这种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提升自身交流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通过接触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来丰富自身体育知识,开拓自身视野,进而在提升学生锻炼热情的同时,激发自身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此外,篮球俱乐部中具备着专业性与实战经验较丰富的教练与裁判,可为学生提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战术应用、体育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意义非凡。
  三、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在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相关高校应具备与时俱进意识,发扬“阳光体育”教学精神。同时,相关高校应及时进行更新与调换教学设施与器材,并配备数量充足的体育教学道具,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体育项目设施。此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应适当引进篮球俱乐部商业化发展形势,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够不受年龄、专业、年级所限制,自由选择自身喜爱的体育课程。并在此过程中配置较为合理化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流,为学生制定较为符合的体育课程与时间,尽可能使更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项目当中,进一步带动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二)积极创新公共体育教学课程
  在推动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相关高校应积极创新公共体育教学课程,并明确本校学生个性化差异,结合篮球俱乐部商业化发展特点,进行开展多样化教学项目。比如开展一些当下最受学生欢迎的瑜伽、探戈、篮球、健美操、排球等体育项目,并针对女学生身材管理心理开展美体塑身班等。同时,还可针对一些男性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举办一些团队竞技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拔河竞赛、交谊舞等,在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中。
  (三)构建优秀公共体育师资团队
  教师作为公共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具备的专业能力与教学理念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相关高校应积极构建优秀公共体育课程师资团队,可与篮球俱乐部中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较高的教练进行合作,让其进行指导并传授本校体育教师相关实战经验。同时,相关高校应定期督促体育教师进行外出交流、学习,并为其提供相应机会,让公共体育教师走出校门,进行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与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商业化融合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篮球俱乐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商业化融合发展,相关高校可从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创新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构建优秀公共体育师资团队等方面深入研究,可有利于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同时,还有利于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打造优秀的体育师资团队,进一步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秦银健.俱乐部模式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03):69-70.
  [2]汤勤华.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6(11):100-101.
  [3]王阳春.篮球俱乐部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105-107.
  作者简介:
  李学军(1975.8-),男,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6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