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汽车融资租赁是汽车金融的模式之一,已在发达国家普及。本文以我国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为切入点,分析H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信用风险的管理措施。希望对我国汽车融资租赁行业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汽车融资租赁;个人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F7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142-02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逐渐发展起来,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接连成立,虽市场渗透率不足10%,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市场前景广阔。由于我国汽车融资租赁进入大众视野时间短,尚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以H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为例,其业务主要面向个人客户,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公司内部还没有建立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上缺乏实践,因此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汽车融资租赁相关概念
  汽车金融主要指汽车从研发到消费全环节中所涉及的金融活动。H公司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流程主要是按照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选定的汽车,并交付承租人使用,以汽车价款及利息为依据计算客户每月支付的租金,在合同结束的时候该汽车的所有权转移给客户。与经营租赁不同的是汽车融资租赁“融物”的特性,其合同更为灵活,例如在租期、回购、利息等方面。H公司常见的业务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租赁,也称正租,公司与客户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客户指定车型租给客户使用,客户在初期交付一定量的保证金,后按月支付租金,期满后客户可以按约定的价格优先获得汽车所有权,完成整个租赁过程。二是售后回租方式,公司与客户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先从客户处购买客户现有车辆,后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再将车辆回租给客户,客户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期满后回购汽车,重新获得所有权。这种方式不影响客户对车辆的使用,获得了资金,增加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 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兼具汽车行业和金融行业的风险,风险较高,汽车融资租赁面临的风险种类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以客户的信用风险为主。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融资租赁,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既要面临汽车行业本身折旧速度快、产品更新快的风险,还要面临个人客户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客户现金流短缺、无法支付租金等情况,这都导致个人客户违约风险高,而在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上体系并不完善,信用风险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故而加强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三、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H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是我国某汽车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为主业,面向个人客户,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全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客户信用信息无法完整获得,信息不对称,只凭个人基础信息和有关财产信息,并不能代表其收入来源可靠且未来收入稳定,没有以往的信用情况信息,难以结合财产做出资信评估。
  (二)同业信用记录的不沟通
  从汽车融资租赁行业角度看,同行业的公司之间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合作,信息的沟通渠道不暢通,没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做记录。
  (三)对市场失信行为缺少必要的惩罚
  由于我国在信用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健全,客户失信追责困难,缺乏有效惩戒手段,此外,社会上对承租人非法占有租赁企业车辆的违法行为缺乏正确认识,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四)公司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我国汽车融资租赁行业起步不久,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成立时间同样不长,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控制还不完善。
  四、 H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H公司管理理念制度建设不完善
  H公司于2012年成立,依赖实力雄厚的母公司G汽车集团,组织架构是建立之初从母公司的融资租赁业中剥离出来的,发展至今仍是扁平化的架构,虽然公司下设有风险控制部,但是仅仅风险控制部一道风险防控屏障,无法达到内部权力的制衡作用。整体缺乏风险评估和防控意识,风险控制操作流程制度化薄弱。同时,公司企业文化中关于信用风险的关注不够,加之公司的考核机制、奖惩制度还不完善,致使员工风险意识相对不足,销售人员为业绩不顾风险进而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对此公司的追责制度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信用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业务流程过于简化
  规范的业务流程也是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组成,完善的流程可以在项目审核之前发现问题,避免损失。H公司的业务流程中对风险控制的侧重并不明显,业务从受理到调查到评审到完成,较为笼统,这样的流程没有相互制衡,会诱发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在国外,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市场成熟,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理论基础,为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已然有了高技术性的风险管理工具。而我国量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相对缺失,相关技术人才配备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H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也存在前期客户信用调查存在缺陷致使信用数据不足、内部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单一、技术更新速度慢、主要依靠外部购买的风控技术等问题。
  五、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一)外部层面对策
  1. 要注重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建立,实施有效的失信惩戒措施
  营造有利于建设个人征信体系的法律环境,个人征信机制的完善与失信惩戒制度相结合,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守信意识。在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完善信用调查、评估机制,建立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信用风险的防范。失信惩戒措施可以是进行失信信息共享,整合用户信息,限制失信人员的有关信用活动,严重的限制出行、购房等日常重要活动,建立失信黑名单,提高了用户的违约成本。   2. 建立平台间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网上消费活动渐成主流,大量的个人相关数据为定量信用评估带来便利,但大多数行业企业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局限,若能信息共享,用户在一家公司信用违约另一家公司可以看到,那么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能减少,信用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二)内部层面对策
  1. 加强内控风险管理结构建设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一般需有风险决策机构、风险决策支持机构、风险归口管理机构和风险控制反馈与监督机构四个部分组成。H公司的组织架构过于简单,应当建立租前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租中风险的预警与跟踪、租后风险的监督和处置。除了领导层级,风险需要下属的多部门联合控制,例如信息技术部门,可以给公司风控提供技术支持,H公司的技术部一是部门地位并不与它的重要程度配比,二是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公司的部分主要风控技术是外购的。公司应重视信息技术与风险管理部门的配合,依托公司现有的庞大数据,招聘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构建自己的风控体系。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仅要把生产经营放在首位,还应该时刻提醒员工将风险控制责任放在首位。
  2. 业务流程建设
  租赁前的风险控制应着重在客户的筛选上。销售人员在获客阶段通常侧重开发业务而不自觉地忽视对客户信用风险整体完整的考察,匆匆签约,获得业绩,而公司的业务流程简化不能充分识别这种情况,签约前的风险控制是多数企业的控制重点。总体如下:获客阶段对客户进行初步的筛查,广泛获取内外信息,例如接入同业的信用记录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等,然后进行反欺诈评估形成初判。租赁中客户信用风险的控制在于签约时要注意科学决策,正确的方法是基于销售人员收集到的内外信息而做的反欺诈调查结论,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结论指导信用销售决策,再根据风险情况交由适当层级人员审批。其中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至关重要,公司应结合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自动信用评估模型,完成签约。租赁后信用风险的控制重点在于加强租后违约监控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应收客户租金款的还款情况监控,对于已出现逾期情况的客户则要尽早采取适合的催收手段。另一方面,根据贷后风控策略定期监测已授信客户风险信号,包括客户履约情况、担保情况、偿债能力变化情况等,协同贷后系统、风险缓释平台进行风险处置。
  3. 信用风险控制技术管理
  信用风险控制技术管理方面,公司需要聘用相关人才,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本公司信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时充分考虑本公司现有情况,首先建立公司基础数据仓,将风控数据引入,包括行内数据、客户授权数据(包括企信征信、个人征信、个人学历、个人车辆、电商交易记录等)、第三方公司数据、互联网的各类免费数据等,随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借助文本挖掘、MIDAS、R等技术或工具构建形成客户统一风险视图,然后建立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给定客户风险等级以及审批建议,对不同审批建议实施不同的审批模式。在模型的选择上,可以选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是目前汽车金融风控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模型。通过既有数据测算出准确度较高的模型,进而推广应用在更多数据的预警系统中。
  参考文献:
  [1]陆晓龙.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模式与信用风险管理[J].上海汽车,2014(7):30-32.
  [2]尹建荣.汽车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J].财会通讯,2016:99-101.
  [3]王筝.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47-54.
  [4]王文乐.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前景及风险控制[J].企业经济,2016:189-192.
  [5]曾贵荣.基于业务流程的P2P借贷平台风险控制机制构建[J].财会通讯,2018(20):118-122.
  [6]董绮,王爱民.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風险管理模式探究[J].财会通讯,2017(14):104-107.
  [7]张菲菲.信息安全视角下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推广应用的思考[J].征信,2018,36(6):54-56.
  作者简介:
  冯点,女,吉林农安人,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6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