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水北调综合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韦雪

  用一项水利工程补偿另一项水利工程的背后,凸显的是水权补偿体系的缺失。不完善的流域管理体系已成为中国调水工程的阿喀琉斯之踵
  
  《财经》实习记者 韦雪
  
  3月26日,湖北荆州龙洲垸。排成一线的挖掘机同时将铲斗伸向地面,“引江济汉”工程序幕由此拉开。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四大补偿工程之一,“引江济汉”工程试图通过引长江水入汉江的方式,弥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减少的汉江流量,以期对汉江下游进行生态补偿和修复。
  
  与此同时,接受“济贫”的汉江却在“扶贫”他处――在毗邻湖北的陕西,“引汉济渭”前期工程正在积极准备,今年汛期(通常在七八月)后可能开工。
  
  “引汉济渭”工程,是以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库,以及其支流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为水源,通过秦岭隧洞,输水至渭河流域,实现向关中地区供水,以缓解陕西境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以秦岭为界,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它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遭遇的瓶颈,是整个中国这一问题的缩影。
  
  在陕西省水资源总量中,地处长江流域的陕南地区占全省的70%以上,而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均占到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陕北和关中地区,则需分享剩余的30%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使得陕西试图通过调水工程突破困境,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类似,陕西也将目光锁定汉江。
  
  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水量充盈,水质良好,所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址位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将其作为整个调水工程的“渠首”。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陕西就已经着手筹划“引汉济渭”工程,但直到2004年,“引汉济渭”工程的规划才得以完成。
  
  目前,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评估,前期准备工程设计全部到位,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
  
  推动“引汉济渭”事件进程的,除了陕西省水资源利用吃紧的事实,还有逐步显现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遗留问题――事实上,“引汉济渭”也可以被看做是变相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的方案。
  
  陕西省“引汉济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水权归属、水量分配等问题逐步显现。
  
  以陕西为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并没有将极度缺水的陕北地区作为受益方,此问题原本拟由西线工程解决。但是由于争议较大,应于2010年开工的西线工程被搁置,而200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如期开工,这样,本来缺水的陕西反而需承担向中线工程输水的任务。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地区的缺水标准及补偿细则,仍未有明确的规定。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院长陈进向《财经》记者解释:根据水权分配原则,华北、北京的受益区应该给水资源涵养区一笔生态补偿。这从理论上是对的,但实施起来很复杂。
  
  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这个通知日后被称为“八七”分水方案。它是中国首次由中央政府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
  
  但除了黄河流域沿途各省遵循“八七”分水方案外,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都没有明确划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管辖权,流经多个地方政府辖境内的水道只是根据习惯使用水量,而不是根据法律或协议分配。
  
  世易时移,类似“八七”分水方案这种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分水的方式也不再具有示范意义。
  
  陈进一直致力于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在他看来,这种机制应该能够提供一个平台,容纳不同部门坐在一起共同协商。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六年之后,陕南地区才收到第一笔10.9亿元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款。而在补偿机制建立前,补偿款均由国家财政支出。
  
  事实上,现在,“引江济汉”“引汉济渭”等工程成为了另一种补偿方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造成汉江水量减少,为解决由此产生的汉江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引江济汉”补偿工程开建;与此同时,同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陕西,由于向中线供水而备受缺水煎熬,于是“引汉济渭”补偿工程出台。
  
  记者还了解到,为弥补“引汉济渭”对汉江下游的影响,湖北省又拟从三峡库区引水补给汉江,这似乎成为一个抽水循环的游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2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