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之评:突破开放过程中的局限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 典

  持续地推动中国证券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极具战略意义,而且非常迫切。正因如此,证券业监管机构感受到巨大压力,使得他们需要不断地开阔视野,突破当前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局限性,提升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外国高质量的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其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他们带来了宝贵的国际经验和新型的金融产品,还有国际通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法。没有这些,我们将始终同国际对手存在差距。我们与国际市场相隔多年,在接触这些东西之前会觉得新奇和神秘,其实许多东西一点就破;在一定的环境下我们会很快弥补这些差距,也会很快培养起同外资竞争的能力。
  目前,政策制定的关注点似乎过多地把开放的对象限定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大券商,一个是国内老牌国企券商;政策要么偏向这个,要么偏向那个。这就有可能限制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海洋的生动不是因为它仅仅有鲸鱼和鲨鱼,森林的丰富也不是因为它仅仅有大象和狮子。正常的市场是丰富而生动的,它在提供一种有序的秩序的同时,还能提供多样的选择。作为市场的组织者,监管机构可以把眼界放得更宽――设定好市场规则,提供公平、透明、严谨的市场环境,着力于市场生态的建设和维护,让所有合乎条件,愿意遵守规则 参与者都有机会进来竞争。这样,市场会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
  这里有两方面的力量值得注意。其一是境外的非券商,他们只要满足一定的市场标准,如资金实力、专业资质等,就应该可以在中国经营。比如有不少华裔人士曾经在国际大机构供职,非常了解其运作,也能筹到资金,愿意到中国来一展身手,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 试试呢?其二是境内的私人投资者,完全可以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会促成很多微妙的变化,形成新的力量组合,比如国内投资者聘请国外的高素质专业人士进行操作等等,这些新形式会为市场的发展提供独特的贡献。
  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境外大券商未必会特别成功,国内机构也未必会失败。在本土卖人民币金融产品,怎么能说国内机构必然比境外机构差呢?竞争必然促使境外和本土双方融合,互相取长补短;最终谁能胜出,就看谁能构建出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运作模式和要素组合方式,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竞争力。
  不必担心放开之后会出问题。关键在于监管能力能否提高,监管规则是否清晰、健全,执行是否果决、有震慑力。监管机构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建立并维护好市场秩序上,而不是放在限制对市场的进入上。
  
  作者为北京时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8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