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通过论述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政府和高校要建立统一管理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技能培训;丰富多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将更多的创业项目引入高校中,同时提高教师的创业导师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业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在发展中与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等,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创新的机会。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为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应用型技术人才,互联网+平台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渠道,让他们能从多元化角度看待创新问题,把握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机会。文章通过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在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指出“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学模式,希望对高职教育提供帮助。
  一、“互联网+”内涵意义
  “互联网+”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的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具体应用。互联网+的概念在国外主要是指工业和信息化。我国从2015年前后开始关注互联网+技术,积极的探讨互联网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但是对于互联网+概念不同研究者对其的表述不尽相同,在技术领域上,互联网+主要是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在整合数据方面的优势,提高信息的流通性,进而实现传统产业向集约性和信息化产业迈进。在经济领域上,互联网+技术则主要是指的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让互联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出作用,在我国则突出表现在金融行业中。在社会领域上,互联网+则主要是利用一些大数据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不同与以往的新兴的方式。高职生肩负着社会的使命,当前社会已经不仅仅是要求高职生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更是要求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本领,能够借助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在自己所学领域做出对社会和自己有价值的贡献。因此,互联网+概念的内涵意义已经不单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面了,更是要让全体大学生具备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够将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多元化的创业创新意识。
  二、大学生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内涵意义
  当代的大学生受到了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比以前的大学生更加强烈了,一些大学生通过自媒体的力量,在校期间就丰富了自己的创业理论,通过互联网他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创业领域,并在实际行动中交出了一些完美的答卷。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有所区别的概念,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创业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创新,缺少创新的创业很难成功,而创新则是实现创业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的宗旨,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明显带动经济的发展,他们先进的思想和意识在创新创业中对于社会的推动力比一般人要强。当前大学生在创业中表现出的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多了,他们更注意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关注创业领域的市场情况,比如很多高职生热衷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他们在进行创新创业中更喜欢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关注产品的发展,这些先进的理念有利于在创业中掌握主动权,能让他们主动发现在创业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高职生创业创新理念和实际行动的养成,是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对其进行引导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创新创业方法和技巧。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不够完善
  高职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他们的思维发展已经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良好教育引导可以让他们在创业中找到方法和路径。但是,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教育上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对于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关注度并不高,很多高职院校虽然注重学生在校发表专利和进行一些职业技能大赛,但是我们发现写作的专利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离实际的生产制造还差距很大,脱离了现实情况;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情况也比较相似,学校往往是为了提供学校的声誉来鼓勵学生参加比赛,而不是从创新创业角度去让学生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或者管理经验。上述的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创业转化时的意识不强,提供不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
  互联网+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也要进行必要的创新,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课本教材,要通过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对于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的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高中生很相似,存在大量的灌输式教育内容,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应试化的普及教育,对于学生的考察也是采用学分制或者试卷成绩高低制度。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缺少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能将知识变为实践。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专业课知识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对于新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刻,他们在教学中的手段比较单一,不能让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知识的灵活度,这样同样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缺乏学校和社会的统一的、系统的创业教育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这就造成了高职生不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体,但是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高职院校同样如此,高校缺少互联网环境下的创业创业技能培训,没有对大学生赋予足够多的创业实践教育,缺少启发式的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涵盖具体的项目运营、营销和投融资等课程体系。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统一性不够全面,社会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合适的场所,创业培训同样很少,虽然很多地区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是这些基地的企业参与力度小,大学生的一些新想法新思维并不能很好的在基地中展现出来。   四、“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讨
  (一)建立政府和高校统一管理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要想让高职生在校期间具备比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政府和高校要在“互联网+”视域下强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出台一些利于大学生创业创业的政策,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第一线,教育者要重视在校期间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一些创业创新案例,比如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营销和管理知识,结合当前计算机发展的热门技术和具体案例,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索该方面可以创新创业的方法。除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外,学校也要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如《创业实务》、《国学思想与商业伦理》和《创业文化》等课程,课程体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其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最后,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因此,高校和政府在高职学生创业创新中必须进行统一,只有两者一块协同,在政策和课程设置上有利于高职生创业才能保证其创业的成功。
  (二)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技能培训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为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下,各种技术技能的更新非常快,政府和高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加注重互联网的意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技能培训。政府要建立形成和建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比如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技能实践基地,在这些实践基地,政府和高校一块进行优势项目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校养成的良好素质参与到项目的立项中,从前期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到最后的项目立项书等进行全面的跟踪。对于高校来说,除了增加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外,要最大化的承担一些国家和省级的横向科研项目,或者与企业合作将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在校完成,这样会让大学生尽快的接触到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这些项目他们也能将平时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项目运行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丰富多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
  “互联网+”技术引领下,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各种技术都会运用到“互联网+”技术,一些与互联网结合还不太紧密的专业,更是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机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也敢于打破常规,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培养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業素质,同时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创业实践活动可以是高校之间联合举办,或者是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者杯”创业大赛等,这些大赛在设计中要突出创业创新的环节,体现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在活动中熟知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总之,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要努力的学习创新创业的方法,提高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高校也要借助实践活动,整合一些项目资源,铜鼓这些活动搭建与其他高校或者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政府要鼓励高校举办各种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同时结合产业情况,引进一些比较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的大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当地产业的作用,在进行大赛引进工作中,政府和高校要一块努力,争取引进一些创新性较好的互联网大赛项目。
  (四)创业创新教育要体现出项目化特征
  项目参与式创业创新模式主要是指将项目流程和管理方式引入实际课程中,以项目参与为出发点,设计一些商业化项目,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理论和技能。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作为创业导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这就要求高校从企业中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或者让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定岗培训,提高教师的项目组织能力,让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政府要坚持市场主导的模式,加大高校项目的资金投入,政府资助大学生成立创业创新基金,积极倡导社会及企业建立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与组织,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推广提供资金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是高校缺少“互联网+”创业创意意识,不注意提高学生在校的各种技能,社会和高校缺少相互的统一性和组织性。下一步,政府和高校要建立统一管理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从“互联网+”思维上引导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创新创业,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技能培训,创业创新体现出项目化的特点,丰富教师的创业引导方法。
  参考文献
  [1] 于文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2).
  [2] 李响,王晓伟.优化“互联网+”大赛效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研究[J].吉林教育,2018(Z3).
  基金项目:文章为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SK2019-044。
  作者简介:邓庚沂(1987.10- ),男,汉族,广东雷州人,硕士研究生,初级,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