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沈煜 褚立希 周俊明 徐晓君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电针与常用物理治疗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常用物理治疗,采用简化McGiU疼痛询问量表评定两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治疗组隔日1次,一周3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每日1次,一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24例病人中,19例完成整个疗程,脱失5例。完成全部治疗后,两组在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项、PRI总分、vAs(cm)上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情绪项和PPI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RI总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情绪项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用物理治疗。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电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01―03
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是最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之一,造成病人上肢严重的伤残,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臂丛神经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avuIsion,BPA)后可能即刻或迟发性地导致疼痛。此种疼痛表现为压榨性、挤压性以及烧灼样的绞痛。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触诱发痛(alIodynla)及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同时存在,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虽然臂丛损伤后,神经断裂会造成所支配肌肉的运动障碍和皮肤的感觉功能消失,但一个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肢,比一个无功能的患肢更使病人痛苦,更使临床医师棘手。目前该病的非手术疗法主要是药物和康复物理治疗,但临床疗效不一。
针刺镇痛的疗效肯定,临床多用于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诸多痛证,但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未有深入的研究。因此,若能运用针刺这种安全、简便的方法缓解病人的疼痛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临床常用物理治疗对照,以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eGill疼痛询问量表作为客观指标来评定上肢疼痛,对电针治疗该病进行疗效观察,以验证其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例患者按随即数字表人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失5例,实际统计人数为19例。治疗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9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48个月;对照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63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疼痛积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VAS和PP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的I临床诊断,参照2002年顾玉东院士主编的《手外科学》。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双侧臂脯(LI 14)、曲池(LI n)、手三里(LI 10)、合谷(LI4)、内关(PC 6)、神门(HT 7)、足三里(ST 36)、三阴交(SP 6)、阳陵泉(GB 34)。
针刺方法:患者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0.30×40mm毫针直刺进针,上肢穴位进针深度一般为0.5―1.0寸,下肢穴位进针深度一般为1.0―2.0寸。患肢不要求得气,健侧上肢及下肢要求得气,予平补平泻手法。
电针参数:得气后接电极(华佗牌SDZ―II型电针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予疏密波,电流强度8mA,频率为2/100Hz,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度,时间30分钟。
2.2 对照组。
予常用物理治疗,手外科臂丛神经搅伤常用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治疗仪和神经肌电促通仪。
2.3 疗程。治疗组隔日1次,一周3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每日1次,一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4 评分。治疗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使用简化McGilI疼痛询问量表进行评分。
3 疗效观察
3.1 上肢疼痛综合评定。采用简化McGii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比较前后积分。
3.2 资料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得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设定显著性检验水准p-0.05。
4 结果
4.1 两组选词阳性数比较。
通过对两组VAS均值曲线的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康复对照组在4周的观察期间,VAS均值前后无明显差异。1个疗程后,电针治疗组VAS均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个疗程后VAS均值比较的差异验证了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2周的时间即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均值与前1个疗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同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第2个疗程中,治疗组镇痛效果维持第一个疗程的水平,并未有进一步的增强。
4.2 两组PRI感觉项比较。
4.3 两组PRI情绪项比较。
4.4 两组PRI总分比较。
4.5 两组VAS比较。
通过对两组VAS均值曲线的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康复对照组在4周的观察期间,VAS均值前后无明显差异。1个疗程后,电针治疗组VAS均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个疗程后VAS均值比较的差异验证了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2周的时间即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均值与前1个疗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同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第2个疗程中,治疗组镇痛效果维持第一个疗程的水平,并未有进一步的增强。
4.6 两组PPI比较。05;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经独立样本t检验,1个疗程后,治疗组在选词阳性数、PRI总分、VA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d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在选词阳性数、PRI感觉项、PRI总分、VA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经配对t检验,1个疗程后,治疗组在PRI情绪项、VAS评
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d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在PRI总分、VAS评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PRI情绪项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d0.01),但2个疗程后各项评分与1个疗程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5.1 病因病机及取穴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在中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病名,因以上肢痿废为主要表现,可归属“痿证”范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因素,认为外界暴力是其重要发病基础,瘀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脾胃虚弱则是其进展的原因。治疗当以行气活血、补益脾胃、疏通经气、濡养经筋为主。因此取穴上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因阳明经多气多血,既利于局部经气的疏通,又利于全身经气的通畅,达到气行则血行、以气统血的目的。
臂丛神经损伤后引起上肢局部气血瘀滞,久之影响到体内引起气血的紊乱。气血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变化而成,敌配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三阴交是肝脾肾3条阴经的交会穴,刺三阴交主调全身之血,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配穴,又可清热利湿、健脾,助足三里生化后天气血。实验表明,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可以使创伤大鼠的痛阈明显升高,表明该腧穴具有镇痛作用和较长的针后效应。阳陵泉为筋会,主治筋病,取该穴可疏通气血。臂丛神经损伤导致机体左右经络气血不平衡,血瘀累及气的运行失畅,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故近取曲池、台谷,远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通调全身气血,气行则血行,瘀血即去,新血即生,肌肉经脉得气血荣养,疼痛即去。
心神对病变的感应是疼痛产生的关键,故选取手少阴心经的神门、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以期调整心神,共同改善疼痛症状。
5.2 电针作用探讨。大量研究证实,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是由不同的中枢部位介导的。下丘脑的许多核团都对2Hz电针有较好的响应性,没有一个核团对高频有较好的响应性。下丘脑弓状核是介导低频电针镇痛的关键部位[4]。针刺镇痛时,脑内阿片肽释放增加,低频2Hz电刺激可引起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μ受体8受体而达到较为缓慢而迟久的镇痛;而高频100Hz电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内释放大量的强啡肽,作用于K受体而即时镇痛。韩济生发现内吗啡肽(EM)抗体可阻断2Hz电针镇痛,而不影响100Hz电针镇痛,说明低频电针促进EM的释放,而高频电针则无效。如果要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则用2/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从而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5.3 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的选择。臂丛神经撕脱伤后可即刻或迟发性地导致疼痛,表现为压榨性、挤压性以及烧灼样绞痛,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及痛觉过敏常同时存在。而疼痛是主观感受,疼痛的测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难以将疼痛这种感觉量化,难以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cGiil pain questionnaire,MPQ)是由Melzaek和Torgerson于1971年提出,用于评定各种疼痛的治疗效果。MPQ中PRI感觉项包括了臂丛撕脱伤后常见的“刺痛、热灼痛、胀痛、触痛等”的评分,也通过PRI情绪项中的各项评分较为客观地反应了慢性疼痛患者的情绪状态。MPQ的优点是在主观疼痛测定中的敏感性强,结果可靠,不仅能顾及疼痛体验的多方面,而且对疼痛的治疗效果和不同诊断亦十分灵敏,所以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测痛手段。但由于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较为复杂,测量耗时较多,故本课题选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hort―form ofMcGili pam questionnaire,SF―MPQ)。SF―MPQ由15个代表词组成,11个为感觉项,4个为情绪项,每个描述词语都让病人进行强度等级的排序:0―无,1―轻度,2―中度,3―严重。另外,简化MPQ还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最终用PPI提供总强度指数。本课题选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解决了疼痛难以客观量化的问题,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有效地测量和评估其治疗效果。
McGill疼痛询问量表的疗效对比显示电针治疗组镇痛疗效优于康复对照组,电针治疗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患者主观的自觉疼痛程度及心理感受好转,客观地反应了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变化,有效地验证了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应。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论如下:
电针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常用物理治疗,该方法安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2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