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颈性眩晕康复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楚怀

  基础介绍
  
  疾病描述 又称为颈源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源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颈性眩晕的诊断应有充分的临床资料证实眩晕源于颈部疾患而非其他病变,通常是建立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的基础之上,应注意避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病因 病因及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颈部病理因素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颈部本体感觉紊乱被认为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因素。
  危险因素 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寰枢关节结构紊乱;基础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职业:长期伏案、案头工作、仰头工作(教师写黑板、建筑工、电工)。
  
  检查、诊断
  
  症状 ①眩晕:为最突出的症状,可为旋转感、摇摆感、不稳感、浮动感、失定位感、昏沉感等,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颈部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有瞬现瞬逝、持续数秒,也有长达整天甚至数天,但多数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频率可1天数次至1年数次不等,轻重程度悬殊。②头颈部症状:头痛、颈痛,以偏头痛、后头痛或项枕部痛、颈后痛为主,头面颈部感觉异常、颈硬感。③交感神经亢进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失眠、多梦等。④五官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痛、咽喉异物感、声音改变、视物模糊。⑤脑缺血症状:记忆减退、共济失调、晕厥、猝倒。
  体征 颈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压痛,多在棘突或风池穴附近;棘突偏歪征;旋(转)颈试验阳性、Romberg氏征阳性。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①X线正侧位、张口位及动力位摄片:常可发现颈部的阳性影像征象,如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生理弯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寰枢关节结构紊乱等。②CT、MRI及MRA:可显示颈椎管断面大小、形态及横突孔有无异常,MRI可观察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病变,MRA可显示椎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弯曲、扭转、狭窄、畸形等。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判断椎动脉供血情况。④颈部B超:可显示双侧椎动脉情况。⑤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检查。⑥平衡功能检查。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运动治疗 ①颈椎活动度练习:端坐位。头颈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左右侧倾运动。要求动作平稳缓慢,充分用力,幅度尽量达到极限,运动到极限时保持2~3秒再做下一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②颈肩肌强化练习:a.端坐位,双手用掌面分别置枕后、额前,分别抵抗颈后伸、前屈,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b.端坐位,双手掌合置于头两侧颞部,抵抗颈两侧旋转、倾斜,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c.端坐位,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做耸肩动作,先左肩,再右肩,再两肩同时做,然后两肩同时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再做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
  物理因子治疗 ①直流电离子导入:用直流感应电疗机,配20%钩藤离子导入液。辅助极(负极)放置枕部,钩藤眼垫2个放置眼部(正极),电流量:2~3 mA,治疗时间每次20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②超声波疗法:采用超声波在颈背移动法治疗,常用强度为0.8~1.2 W/cm2,时间8~10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③超短波疗法:使用大功率超短波,两块电极于颈部前后对置,急性期常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时间10~12分钟,1次/日,慢性期可改为温热量,时间15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
  牵引治疗适用于有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多采用坐式,也可用卧式。如主要作用于下颈段,牵引角度可前倾15°~30°,如主要作用于上颈段,则前倾角度应更小或垂直牵引。间歇牵引的重量可用其自身体重的10%~20%。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牵引时间: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1次/日,2周为1疗程。
  手法治疗 根据确切的适应证,由有经验的、技术熟练的治疗师选用适当的手法进行治疗。中式手法一般包括旋转复位手法及局部软组织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包括关节松动术、美国整脊手法及麦肯基诊疗技术。
  
  作业治疗/心理行为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24小时后应尽量起床活动。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正确姿势或不良习惯,如长时间低头伏案,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正,枕头高度及放置位置不合适,大幅度甩头。避免外伤,防止跌倒,尤其头颈部挥鞭样损伤。由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平衡功能和姿势调适往往有缺陷,在暗处或凹凸不平,有障碍物的地方行走容易跌倒,应注意避免(详细可参考2009年第19期“老年人摔倒的康复指导”一文)。坚持颈椎体操的锻炼,锻炼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征求医师或治疗师意见。控制会影响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
  心理疏导 据统计,在所有眩晕患者中,约40%有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心态,或有恐惧和惊慌,应向患者解释眩晕的原因,并提示经过适当治疗,症状可以减轻,同时教会日常避免或减轻眩晕发作的方法。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或症状较严重者,可选用前庭抑制剂、镇静剂及改善脑供血、调节脑细胞代谢、抗凝、降血黏度、调节自主神经等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常选用。
  抗眩晕 ①西比灵5~10 mg,1次/日。②敏使朗6 mg,3次/日,或12 mg,2次/日。③眩晕停25~50 mg,3次/日。④安定(10 mg)或非那根(25~50 mg)。
  止呕吐 ①吗丁啉10 mg,3次/日。②胃复安10 mg,2~3次/日。
  扩张血管及改善供血 ①地巴唑10 mg,3次/日。②复方血栓通胶囊2片,3次/日。③都可喜1片,2次/日。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族、弥可保、泛敏补、神经妥乐平、恩再适等。
  中药强力天麻杜仲胶囊2粒/次,2次/日。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颈部疼痛时用。①芬必得0.3 g,2次/日。②扶他林25 mg,3次/日,或缓释片75 mg,1次/日。③莫比可7.5 mg,1次/日。④非甾体类抗炎外用剂型的应用,如扶他林乳胶、法斯通凝胶等。
  饮食治疗丹参天麻炖猪脑:丹参30g,天麻12g,三七末3g,猪脑100g,加水2碗炖服。龙眼肉大枣参芪汤参见眩晕方。
  
  康复工程、转诊及其他
  
  辅助用具 颈部疼痛乏力症状严重时可适当使用软性颈托,必要时使用拐杖有助于防止跌倒。
  随诊 一般可以每3个月复诊随访1次。由于眩晕的病因复杂,包括耳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眩晕、自主神经失调性眩晕等。即使是颈性眩晕的患者,也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患,因此在确立颈性眩晕的诊断前,以及在颈性眩晕的随诊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转科诊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8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