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禹振霞

  中图分类号:R541.1 R25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750-02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因为ACEI/ARB类降压药物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保护肾脏。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检测(ABPM),对依那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sup】[1]【/sup】,停用所有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2周。入选的40例患者1级高血压10例,2级高血压26例,3级高血压4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2岁~78岁;病程2年~27年。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尿蛋白。
  1.2 血压检测 由专人使用固定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坐位右臂肱动脉血压,每周两次,每一次均要求测量08:00~09:00及15:00~16:00,两个高峰期血压值,测量前嘱患者禁饮浓茶及咖啡,排空膀胱并休息15 min。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服用一周降压效果未达标,15:00加用10 mg,再服用1周,血压未达标加用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每日1次,服用2周后、6个月后分别观察其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血压下降至120 mmHg~8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有效:血压下降至140 mmHg~90 mmHg以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sup】[2]【/su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40例患者服用2周后,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尿蛋白(+-)或(+)者5例,(++)者3例,(+++)者1例。服药6个月后,2例因干咳明显退出观察。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5%。有5例无尿蛋白,(+-)或(+)者3例,(++)者1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中出现干咳8例,2例因干咳明显退出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由于主要累及全身小血管,可造成心、脑、肾、眼等主要脏器的损坏。所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才能预防和延缓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率【sup】[3]【/sup】。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是降低血压并达标的主要措施,目前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已被明确地写入多个高血压的治疗的最新指南【sup】[4]【/sup】。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选择,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以利于患者坚持治疗。依那普利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降血压,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尤其它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其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已被公认。高血压防治指南已把ACEI列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降压药物。所以ACEI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其吲哒帕胺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并有弱的钙拮抗作用,临床经验表明两药单用降压幅度较小,很难使血压降到理想水平,但依那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用药,一方面,利尿剂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ACEI则抑制了该系统,减少水钠潴留,减轻醛固酮作为生长因子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减少了单一用药所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依那普利系保钾药,而吲达
  帕胺利尿过程中会引起钾的丢失。两药联合增加了降压疗效,维持了体内钾的平衡。吲达帕胺片也对糖尿病患者没有明确的禁忌症。二者联合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同时也适合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轻度水肿的患者。所以,依那普利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降压效果肯定,依那普利降低尿蛋白效果显著,且这种联合价格低廉,禁忌症和不良反应较少尤适于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8.
  [2]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实用本)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3] 刘国仗,于汇民.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演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7):668-670.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2.
  作者简介:禹振霞(1971―),女,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北京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双高社区卫生服务站(邮编:102600)。
  (收稿日期:2011-01-18)
  (本文编辑 郭怀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2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