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雷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3例,分析其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63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0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4.76%。结论:细致观察、科学护理可有效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01-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1]。患者死亡原因多为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近年来加强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取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53~88岁,平均73.2岁。病程2~16年。原有疾病慢性支气管炎49例,肺结核5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4例。所有患者符合WHO 专家委员会1999年提出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动脉血气监测、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治疗。
1.3护理对策
1.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1.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氧疗:给予患者24 h动态心电监护,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观察患者有无发绀。氧分压长期低于6.6~7.3 kPa,血氧饱和度低于90%[2]应立即通知医师做相应处理,并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测。
1.3.1.2观察患者意识、精神变化:电解质紊乱、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均可引起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的改变[3],呼吸功能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体内缺氧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患者可出现神志恍惚、嗜睡、失眠、烦躁不安或兴奋等状态。上述状态出现,应立即向医师报告,以及时处理。
1.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痰液黏稠、咳嗽反射减弱,故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堵塞呼吸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程度的加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鼓励患者咳痰,重者可进行翻身、叩背等护理,并可使用吸痰器定时进行呼吸道的清理,从而改善患者通气状况。
1.3.3加强用药管理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静脉输液的速度,如滴速过快,可加重患者心脏负担,造成肺水肿,以致加重患者病情[5]。口服药物应注意其半衰期,根据半衰期合理制订给药时间,以使患者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使药物在体内持续发挥药效。
1.3.4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湿度。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经常受力的部位做好按摩,放置软垫缓解受力点压力,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1.3.5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逐渐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悲观、失望、自责、无助等消极的情绪状态,甚至是对于死亡的恐惧[6]。护理人员应注意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根源,有针对性地鼓励、安慰患者,尽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以配合医生的治疗,使治疗达到最佳的疗效。
2结果
63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0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4.76%。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复杂,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则难以逆转,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燕,李兰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7,20(2):176-177.
[2]韩菊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夜间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2):5-6.
[3]石永兰.32例尘肺所致肺心病的护理及预防[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2):42-43.
[4]武金旦,步爱榴,温利.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与护理[J].光明中医,2009,24(6):125.
[5]高岩,李志杰,孙淑杰.肺心病患者的舒适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72.
[6]翟小静.52例肺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15.
(收稿日期:2010-03-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5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