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时机对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疗效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时机对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取出胎儿后立即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取出胎盘后,清除积血及宫腔内羊水后注射缩宫素,统计两组产妇羊水栓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0例羊水栓塞,对照组3例羊水栓塞,比较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取出胎盘且清除积血及宫腔内羊水后注射缩宫素,可预防羊水栓塞。
  【关键词】剖宫产术;缩宫素;时机;羊水栓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重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羊水栓塞是剖宫产术的一种并发症,虽然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可危及产妇生命[1]。因此,积极预防羊水栓塞,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142例产妇作为对象且分成2组进行分组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7.9±3.48)岁,52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观察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28.4±4.51)岁,50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取出胎儿后立即注射缩宫素。于子宫下段肌层1cm位置做切口,进行羊膜穿刺,此时,等待羊水经由穿刺小孔流出,吸净羊水,直到没有羊水流出便可停止吸收,根据两侧圆韧带方向,适度延长子宫切口,取出胎儿后,子宫肌内注射20U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胎盘剥离后,取出胎盘。
  观察组,取出胎盘后,清除积血及宫腔内羊水后注射缩宫素。于子宫下段肌层1cm位置做切口,进行羊膜穿刺,等待羊水经由穿刺小孔流出,吸净羊水,朝着两侧圆韧带方向,延长子宫切口,取出胎儿,剥离胎盘并取出胎盘,宫腔内外羊水吸净,子宫肌内注射20U缩宫素。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羊水栓塞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0软件进行分析,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值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羊水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1610年,当时的外科医生特劳特曼和顾斯第一次给产妇实行剖宫产术,但产妇于产后25d死亡[2]。现如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剖宫产术成为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每年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数量庞大。羊水栓塞(amnionicfluidembolism),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至母体血液循环中,引起急性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或者猝死的分娩期并发症。羊水栓塞,发病急,病情進展迅速,一般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娩出前后,尤其注意产妇有无羊水栓塞症状,早期多表现为突然寒战,进而出现紫绀、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呛咳、呼吸困难等表现,若是及时发现,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病情[3]。剖宫产术中,为了预防羊水栓塞,需加强保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分娩过程中,宫缩不可太强,子宫收缩导致宫腔内压力增加,容易引起子宫下段内膜破裂,诱发不良事件,羊水容易进入到母体中。对此,适度给予抑制子宫收缩剂,可减缓宫缩,且需合理正确使用缩宫素。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促进子宫缩复、收缩,有助于子宫创面止血,若是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可能造成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呈开放状态,宫腔内残留羊水,此时,由于附着子宫强有力收缩,容易进入到母体血循环中,出现过敏反应,若是清除宫腔羊水后注射缩宫素,可预防羊水栓塞。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羊水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4.22%,P<0.05)。可见,剖宫产术中,取出胎盘且清除积血及宫腔内羊水后再注射缩宫素,在预防羊水栓塞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周艳. 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时机对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543+2546.
  杨卫联,熊建萍,林玲. 剖宫产术并发羊水栓塞患者的急救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8):88-89.
  于秀娟,才立云. 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时机对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8):4914-49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