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总结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一2018年2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两组各30例,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胃上部癌中均由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并发症
胃癌(gastric carcin0ma)是一组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中居首位。胃上部癌是胃癌中特殊类型,指的是发生于胃上部的癌症,以贲门与胃体上部多见,相较于其他类型胃癌而言,胃上部癌发生率较低,但此型恶性程度偏高,预后不良居多,且由于生物学行为以及解剖结构特殊,治疗难度较大。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上部癌的主要方法,但究其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具体应用效果,目前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证据。本文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以评价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入院均经过纤维内窥镜、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符合胃上部癌的诊断标准;②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I~Ⅱ级;⑧具备手术期间接受化疗治疗适应症;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病变者;②存在手术或化疗禁忌症者;⑧近期或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者;④近期接受化疗治疗者;⑤肿瘤病灶侵犯邻近脏器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6.16t2.13)岁;肿瘤位置方面:位于贲门者19例,胃体上部者11例;临床分期方面:确诊为I期者16例,Ⅱ期者14例;分化程度方面:中分化者22例,高分化者8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5.84±2.32)岁;肿瘤位置方面:位于贲门者20例,胃体上部者10例;临床分期方面:确诊为I期者17例,Ⅱ期者13例;分化程度方面:中分化者21例,高分化者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接受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内容为: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满意后,选择脐孔下1.0cm处作手术切口(1.0cm),并常规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定位病灶。随后选择左腋前线肋缘下置入套管针作牵引孔,并于右侧腹直肌外缘置入套管针作主操作孔,并选择左侧对称位置置入套管针作牵引孔,形成“v字形”。随后常规游离大网膜,采用超声刀将结肠大网膜切除,剥离结肠系膜前叶,并逐渐游离大网膜至十二指肠球部,清洁淋巴结。将胃结肠静脉干、胃网膜右动脉逐一解剖,并清扫淋巴结,逐渐向上游离,解剖分离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近端以及腹腔干,在淋巴结清扫完毕后,解剖分离肝总动脉胃右血管以及肝固有动脉,自胃小弯侧逐渐清除胃周网膜组织以及淋巴结。沿脾动脉近端分离,切断双侧胃网膜血管,并选择上腹部4.5cm处作手术切口,将并在切除送检,最后常规关闭切口并建立人工气腹,离断空肠,作空肠吻合处理,重建消化道、留置引流管以及逐层缝合。
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于腹腔镜下展开组织游离、淋巴结清扫后,取出腹腔镜,选择上腹部正中作10cm手術切口,重建消化道,其他手术后处理与观察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手术情况;
(2)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
(3)记录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4)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由“x±s
表示,以检验;计数资料由“117%’表示,以)(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术后恢复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并发症发生为2例(6.67%);对照组出现2例吻合口出血,l例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为3例(10.00%);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355,P>0.05)。
3讨论
胃上部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临床强调早期医疗介入,通过切除原发病灶、清除区域淋巴结并维持消化道连续性,达到治疗的目的。腹腔镜手术(Laparosc0picoperation)是近年来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同时也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在近年来我国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腹腔镜手术通过与多学科相结合,加上临床医生操作愈发娴熟,使得既往诸多开放性手术逐渐被腔内手术取代。近年来关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获得大量研究证实,有研究指出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在淋巴结清扫方面占据较大优势,且由于该技术作为微创手术,患者表现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主要通过腹腔镜辅助下完成区域淋巴结清扫后,于患者剑突下方作手术切口实现断胃、重建消化道等治疗工作。但此术式具有其局限性,即对于肥胖者而言,在对上腹部作小切口消化道重建时,增加了暴露难度,导致手术视野较差,且在吻合期间对于吻合口的牵拉明显较大,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同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指的是于腹腔镜下清扫淋巴结,并游离各组织,重建消化道,期间不会对肿瘤病灶挤压,因此手术视野清晰,患者创伤小、出血量较少。事实上对于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仍存在争议,从本文结果处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胃上部癌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前者更利于减轻痛苦,分析原因在于由方法可见全腹腔镜手术可减小手术切口,因此患者疼痛感较轻。此外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数据表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考虑到全腹腔镜手术创伤性小,患者应激反应较少有关。此外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较高安全性。这与龚晓松的研究表现一致性。
综上所述,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胃上部癌中均由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