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研究组采用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水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阻塞视觉模拟(VAS)评分、总鼻阻力测定值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及12个月的鼻阻塞VAS评分、总鼻阻力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用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远期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133-04
  慢性肥厚性鼻炎为临床常见慢性鼻炎类型之一,属于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鼻腔黏膜弥漫性(或局限性)肥厚增生、骨质弥漫性(或局限性)肥厚增生。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双侧持续性鼻塞症状、下鼻甲肥大症状、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及鼻塞症状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均造成较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以往通过开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方法为主,该术式可使下鼻甲结构、功能完整保护,以及降低下鼻甲体积等治疗作用。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容易出现鼻腔阻塞等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采取何种有效治疗方案,可改善疾病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0±8.75)岁;病程2~25年,平均(7.85±3.50)年。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6.25±8.97)岁;病程时间2~25年,平均(7.77±3.63)年。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1纳入标准  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均伴有下鼻甲肥厚症状及下鼻甲黏膜增生症状;患者鼻塞症状持续3个月或以上,而容易反复发作;患者经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1.1.2排除标准  合并鼻中隔偏曲疾病患者;合并下鼻甲骨质增生患者;鼻窦炎患者;鼻腔占位性病变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精神性疾病患者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方法[3]。具体操作如下。调整平卧位;常规消毒下鼻甲后,给予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操作者以下鼻甲剪切除部分下鼻甲,接着以明胶海绵对其鼻腔作填充。术后给予患者鼻腔以500 ml 0.9%生理盐水与适量善邦鼻腔洗剂交替冲洗(持续冲洗3 d,2次/d),同时给予激素喷鼻剂治疗(1次/d)。
  研究组采用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方法[4]。具体操作如下。在患者下鼻甲前端作1个垂直切口(尽量靠近下鼻甲前缘);自垂直切口进行剥离(分离顺序为下鼻甲内侧面黏骨膜-下缘-下鼻甲外测面),并分离至下鼻甲后端;用下鼻甲剪将前端骨质剪断(沿下鼻甲根部方向,深约1.5 cm),将鼻甲前端骨片取出;结合患者下鼻甲后端肥大实况,以选择适合手术方法;手术完毕后,把剩余下鼻甲部分向外测梳理,填塞固定凡士林纱条(术后48~72 h结合患者的术后实况分次取出)。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手术治疗效果;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肿时间、鼻腔分泌物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③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鼻阻塞视觉模拟(VAS)评分,④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总鼻阻力测定值,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萎缩性鼻咽、黏膜瘢痕、鼻腔出血、鼻腔干燥)。
  NO检测方法[5]:手术结束前均收集两组的鼻腔分泌物,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O,在检测操作中严格依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CRP检测方法[6]:手术结束前均收集两组的鼻腔分泌物,选择ELISA方法检测CRP,在检测操作中严格依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总鼻阻力测定方法[7]:本研究均使用ATMO RHI NOMANOOMPER(德国)300鼻阻力检测仪检测;提前先预热鼻阻力计,调整室温20~25℃;嘱患者调整坐位,休息15 min;患者闭嘴,平静经鼻呼吸,并仔细记录患者经鼻压差300 Pa测量鼻阻力值、经鼻压差150 Pa测量鼻阻力值、经鼻压差75 Pa测量鼻阻力值,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作数据分析。   手术治疗效果判定标准[8]。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鼻腔通气情况良好,下鼻甲黏膜色泽已恢复正常,下鼻甲黏膜大小已恢复正常,且患者下鼻甲与鼻底间距离>3 mm;改善:患者经治疗后,其鼻腔通气情况尚可,下鼻甲黏膜色泽有一定恢复,下鼻甲黏膜大小有一定恢复,且患者下鼻甲与鼻底间距离为2~3 mm;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显效、改善标准。治疗总有效=显效+改善。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9]:使用VAS評分进行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鼻塞情况,若患者无任何鼻塞症状及感觉为0分,若患者最大程度鼻塞症状及感觉为10分,得分越高,则提示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6,P=0.5577)。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913,P=0.0270)。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97,P=0.0021)。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1.0000)。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术后12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1.0000)。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25,P=0.0806)。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术后12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8,P=0.0074)(表1)。
  2.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水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O、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鼻阻塞V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前鼻阻塞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阻塞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的鼻阻塞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鼻阻塞VAS评分的比较(分,x±s)
  2.4两组手术前后总鼻阻力测定值的比较
  两组术前总鼻阻力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总鼻阻力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的总鼻阻力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总鼻阻力测定值的比较(kpa·s/L,x±s)
  2.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容易影像患者正常生活、生活质量。导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腔通气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原因为下鼻甲肥大[10]。因此,临床结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疾病特点,以“有效缩小下鼻甲,缓解疾病症状”为临床治疗原则,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效保留患者鼻腔黏膜功能[11]。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操作简单便捷,可有效改善患者近期通气功能,但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不果甚理想,且部分患者术后再次出现切除部位黏膜增生肥大的概率较高,而降低远期鼻腔通气效果[12-13]。本研究中,研究组接受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其近期疗效(即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效果(即术后6、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该组的术后远期鼻阻塞VAS评分、术后后远期总鼻阻力测定值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P<0.05)。提示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于黏膜下施行,可有效保护鼻腔黏膜完整性以下鼻甲黏膜各项生理功能[14];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将下鼻甲前上部鼻瓣区骨质取出,因此可明显缩减下鼻甲体积[15];剪断取出下鼻甲前上部坚实骨质,利于下鼻甲后部疏松骨质充分下垂、充分外移,明显扩大总鼻道空间,而实现鼻腔通气明显改善[16-17]。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疾病特点,实施鼻内镜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更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国杰,林颖,于锋,等.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7,23(6):570-573.
  [2]刘壮,杜红芳,薛媛,等.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3):215-219.
  [3]蔡卓,薛远琼,刘芊,等.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组织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7):143-146.
  [4]丁小军,邓建华,谷李欣,等.鼻内镜下42例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骨质切除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2):133-134.   [5]王弦,李宁.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行下鼻甲减容术应用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2):138-139.
  [6]劉全柱,刘爱兰.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术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6,31(2):78-80.
  [7]徐浩,孙周明,董红军,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对患者鼻腔愈合情况及生理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5):83-86.
  [8]黄志爱,赵宏辉,李荧,等.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7,24(2):18-19,25.
  [9]董雪莲,郭富荣.鼻内镜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2):1642-1644.
  [10]刘永刚,闫一敏,杨荣松,等.不同能量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 24(3):161-162,170.
  [11]梁华.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治疗效果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34, 8336.
  [12]石敬伟.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6):22-23.
  [13]张文娟,刘亚辉,张林,等.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5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6):152-153.
  [14]吴彬.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7,25(11):31-32.
  [15]朱秀青.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疗效及鼻腔分泌物NO、CRP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 40(8):1160-1163.
  [16]李宇,郑天其,李晋,等.下鼻甲序贯手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31(2):62-66.
  [17]罗伟,文科,邓玫,等.3种手术方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1):79-83.
  (收稿日期:2018-07-23  本文编辑:崔建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54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