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应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兒随机分为甲组(56例,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乙组(54例,患侧内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甲组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住院花费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应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降低并发症出现率与复发率,但所需费用较高,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斜疝;并发症;复发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中发病率较高的外科疾病,诱因通常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若未及时治疗,突出物不能回纳,一旦形成嵌顿将引起肠梗阻[1]。当前治疗中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广泛。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疝囊高位结扎术也逐渐投入到临床实践中。本次研究将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应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入选患儿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腹股沟斜疝,排除影响术后恢复效果的疾病患儿。甲组56例,男女分别49例、7例,年龄5个月至12岁,平均(5.16±0.95)岁,单侧疝、双侧疝分别48例、8例;乙组54例,男女分别48例、6例,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5.1±1.0)岁,单侧疝、双侧疝分别46例、8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气管插管全麻,保持患者平卧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脐窝切口,长度大约为0.5cm,将5mm鞘管置入,与气腹机相连,维持腹内压强在6至8mmHg,置入5mm腹腔镜。将3mm分离钳伸进脐孔鞘管旁,对双侧内环口进行探视,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刺入缝合针,从内环口正前方方向在腹膜外间隙顺时针潜行,在正下方腹腔位置穿入针尖,拉丝线盲端入腹腔,将针头撤出。然后使用另一根缝针从原来针孔位置进针,在正前方方向在腹膜外间隙逆时针潜行,在正下方腹腔位置穿入针尖,打结。在内环口完全关闭后关闭气腹。
  乙组行患侧内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全身麻醉,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腹横纹位置进行横向切口,长度为1.0至1.5cm,将皮下各层逐层切开,提起疝囊,对其进行剥离直到内环口,高位缝扎后把疝囊切除,常规缝合。
  两组均随访12个月。
  1.3 研究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随访6个月统计并发症与复发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19.0,利用其中的t、χ2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阴囊水肿1例,乙组阴囊水肿、切口硬结各3例,甲组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住院花费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通常未见腹股沟管壁缺损,即使存在局部薄弱问题也能通过后期发育加强,因此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股沟斜疝疝囊被多种血管与静脉环绕,传统手术中需要将腹股沟管切开,将对腹股骨沟管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破坏,损伤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2]。
  本研究中,甲组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住院花费明显高于乙组(P<0.05),提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减少并发症与复发例数,但住院花费较高。一组手术方式需要将疝囊剥离,术后面临着更高的并发症风险,疝囊体积较大的患儿更甚。甲组使用的手术方式能实现解剖结构的清晰观察,在寻找病变位置时更加方便、迅速,直接经腹部将内环口缝合,可达真正高位结扎,减少复发[3]。另外,该手术对生理结构造成的破坏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相较于乙组,具有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综上,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应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降低并发症出现率与复发率,但所需费用较高,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戴庆妍.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2):218-220.
  李瑞斌, 李艳茹, 吴攀,等.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 26(10):1230-1236.
  周立军, 李功俊, 沈刚,等.两种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 22(9):696-6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3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