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该院中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列为实验组,而在实验组中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又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每组45例患者。同时,将同时期至该院体检的9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测量,并根据其余两组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并发症相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中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内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相对比,并发症组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2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息息相关,特别是后者,因此想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就应合理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 糖尿病;控制血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3(b)-0032-02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一种,而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功能发生障碍,而同时被环境、情绪、饮食等多种因素所影响而导致血糖增高,其临床最典型的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體重下降,同时又被称为三多一少。若患者长期高血糖,则可能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引起其他器官出现障碍,其中包含人体的肾脏、心脏、眼睛等重要器官,一旦发生障碍,治愈率就会大打折扣[1]。为明确糖尿病对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具体影响,该次研究将该院中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列为实验组,而在实验组中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又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每组4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介于47~77岁之间,平均年龄(56.7±4.8)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4.2±0.5)年。健康人群的对照组中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龄介于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5.9±5.1)岁。诊断标准: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均确诊为糖尿病,且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实验组中所有患者均和相关临床的诊断标准相符,且具有正常认知功能,均获得患者和其家属的同意开展该次实验。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不配合该次研究的患者。
  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未发现明显差异,且其的个人信息不会对该次研究结果造成任何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检测前,首先对实验组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了解,其中包含患者的糖尿病史、过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和禁忌、家族史、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随后进行血压、体重、身高及体质量的常规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采血当日空腹,于清晨进行采血,注意采血量不能超过5 mL,并使用生化酶法对其血脂进行检测,实施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所有步骤均按照说明书来操作,根据4.0%~6.2%数据进行参考。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均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来进行检测,其4~6.4 mmol/L为正常值。
  1.3  评价标准
  采用该院中自主制定的表格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病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χ2检验,该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应用(x±s)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并发症相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中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内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相对比,并发症组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虽然和糖尿病相关的报告诸多,但由于其是慢性病,具体的发病因素尚未被完全阐明,但值得重视的是,若糖尿病患者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血糖的措施,就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故此,在临床治疗上,需正确的面对糖尿病,合理地控制血糖,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而实际上,想要控制血糖并非易事,还需要做到点线相融,其中“点”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血糖进行测量,例如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随机血糖等,其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控,了解具体的血糖指标,但血糖会被进食、胰岛素所影响。而“线”则是指定时至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验,最好每3个月检测1次[2]。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由在血红蛋白中的某种特别的分子及葡萄糖在非酶促反应下所形成的,在最近几年中广受关注,其在糖尿病患者的监测中意义重大:①由于血红蛋白是在糖基化的作用下而形成HbAlc,其会受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所影响。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的测试中,有明文规定,其正常参考范围在4%~6%之间。②当血糖在波动状态时,抽血是对其当时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但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比较缓慢,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血糖突然增高而上升,同样,血糖若出现短暂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也不会受其影响[3]。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很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若其指标出现明显的变化,或者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会让血红蛋白和氧之间的亲和力增加,此外,由于二磷酸甘油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氧和糖化血红蛋白分离更加困难,从而使心肌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4],当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时,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能够降低21%,同时心脏病也会减少42%,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会降低14%,而其每增高1%,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会增高12%,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重要指征。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并发症相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中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内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相对比,并发症组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若糖化血红蛋白得到相关的控制,并且进行实时监控,就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其生命健康提供保障[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2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息息相关,特别是后者,因此想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就应合理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张舒慧,郭良敏.提升心血管内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品管圈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17(5):164.
  [2]  苏仕月.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c、脑钠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6.
  [3]  李勇.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关系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5):54-56.
  [4]  王志涛.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8):79.
  [5]  贾自发.分析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 2(13):61-62.
  (收稿日期:2018-12-19)
  [作者簡介] 莫献菊(1983-),女,云南丘北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与内分泌内科临床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48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