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密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8.21±0.50)分, 对照组为(8.33±0.61)分,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 P=0.158>0.05);治疗后30 d,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53±0.31)分, 对照组为(4.32±0.89)分,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 P=0.000<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为(0.45±0.03)g/cm2, 对照组为(0.46±0.05)g/cm2,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8, P=0.129>0.05);治疗后30 d,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50±0.10)g/cm2和(0.46±0.08)g/cm2,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2, P=0.021<0.05)。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与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方式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 提升骨密度,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骨密度;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80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病, 患者多可见活动受限、疼痛、驼背等现象, 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 且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研究显示, 该病患者骨丢失量较大, 可达13%左右, 极易对患者骨质结构造成影响。以往, 临床上通常将手术或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以针灸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女29例, 男15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8.5±5.3)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2年, 平均病程(5.3±2.3)年。观察组中女31例, 男13例;年龄62~79歲, 平均年龄(68.8±5.9)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3年, 平均病程(5.5±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知晓研究,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均意识清醒, 无精神疾病, 可配合治疗;③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耐受;④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者;②合并有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所致腰背部疼痛者;③不愿参与研究者, 或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④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者;⑤对本次研究不耐受者或具有药物禁忌证史者。
1. 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方式治疗, 即给予患者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予以患者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深圳大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507)治疗, 49 μg/d, 若患者伴有严重疼痛感, 则可增加剂量至80 μg/d, 2次/d;同时给予患者葡萄糖酸钙片治疗(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0620, 规格:0.5 g/片), 4片/d, 分3次服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针灸治疗, 取穴:大杼穴、腰阳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腰椎夹脊穴、命门穴、太溪穴等;以平补平泻手法用针, 得气后留针30 min, 每10分钟行针1次。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消失, 骨密度增加程度>0.03 g/cm2, 腰椎活动度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腰椎疼痛度减轻, 骨密度增加程度为0.02~0.03 g/cm2;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 骨密度无明显增加, 甚至下降[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及疼痛情况。疼痛程度以VAS进行评估, 量表评分为0~10分, 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进行测定[2]。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8.21±0.50)分, 对照组为(8.33±0.61)分,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 P=0.158>0.05);治疗后30 d,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53±0.31)分, 对照组为(4.32±0.89)分,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 P=0.000<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水平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为(0.45±0.03)g/cm2, 对照组为(0.46±0.05)g/cm2,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8, P=0.129>0.05);治疗后30 d,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50±0.10)g/cm2和(0.46±0.08)g/cm2,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2, P=0.021<0.05)。
3 讨论
骨折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该病发生率较高, 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快, 该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发病后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对其健康及正常生活的影响极大。因此, 临床上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临床研究显示[3], 骨吸收增加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疼痛发生的始动因素。且随着骨吸收的增加, 患者极易产生骨量严重丢失现象, 进而极易对患者的骨形态及结构造成影响, 严重者甚至会促使骨内压在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的情况下明显增高, 从而影响微循环, 导致淤血发生;且骨膜应力增加还可能会引发张力性疼痛, 进而给患者造成严重不适感[3-6]。
目前, 临床上通常将降钙素、葡萄糖酸钙等补钙剂及促骨形成等药物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其在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疼痛感方面可发挥一定的效果, 但尚不理想。另外, 肢体后凸成形术也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式, 其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同样可发挥积极作用, 但术后患者极易产生腰骶部疼痛残留等现象, 效果仍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 临床上逐渐将中医治疗应用于该病患者的治疗中。中医上认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骨痹”、“骨萎”范畴, 认为足少阴气绝是导致骨枯的重要因素, 肾精充沛可有效促使骨生长及骨代谢循环[7]。因此, 中医上通常将益肾填精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本次研究中以针灸方式对收治的44例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针灸大杼穴、腰阳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腰椎夹脊穴、命门穴、太溪穴等穴位可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先天、后天补益, 促使患者具备充足的先天及旺盛的脾胃, 从而为骨质生成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有效地预防患者病情反复。另外, 针灸治疗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吸收, 从而可达到促进骨密度提升、减少骨破坏的效果, 对改善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疼痛感有重要价值。因此, 将针灸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對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此外, 针灸治疗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他药物效果得到提升, 将其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还可发挥协同促进功效, 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8.21±0.50)分, 对照组为(8.33±0.61)分,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 P=0.158>0.05);治疗后30 d,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53±0.31)分, 对照组为(4.32±0.89)分,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 P=0.000<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为(0.45±0.03)g/cm2, 对照组为(0.46±0.05)g/cm2,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8, P=0.129>0.05);治疗后30 d,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50±0.10)g/cm2和(0.46±0.08)g/cm2,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2, P=0.021<0.05)。
综上所述, 采用针灸治疗与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方式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 提升骨密度,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龙海波, 杨洪滨.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22):96-98.
[2] 李艳锋.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6, 22(25):155-156.
[3] 陶静, 曲崇正. 针灸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VAS评分、骨密度及疗效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100-101.
[4] 张根, 杨澔侠, 田庆显.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23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3, 19(2):15-16, 19.
[5] 戚春潮, 吴明.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3):735-737.
[6] 陈军.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22):94-96.
[7] 刘小红. 分析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7):77-78.
[收稿日期:2018-09-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