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白细胞检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尿液干化学法进行检验, 观察组采取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 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及总错误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错误率为36.00%, 观察组患者总错误率为8.00%, 观察组患者总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阳性11例, 阳性检出率为44.00%, 阴性14例, 阴性检出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阳性18例, 阳性检出率为72.00%, 阴性7例, 阴性检出率为28.00%。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各有优缺点, 二者联合使用可互相补充, 检出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 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检验;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19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中常用初步检查手段, 特别是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尿常规常见能准确反映患者身体状况, 如检查结果患者白细胞表现为阳性, 则表示患者可能存在尿道炎或膀胱炎[1]。目前, 尿常规白细胞检查方法较多, 本文旨在探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白细胞检验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男13例, 女12例;年齡22~75岁, 平均年龄(48.5±8.9)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0.5)年。观察组患者男15例, 女10例;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6.5±8.7)岁;病程2~3年, 平均病程(2.5±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尿液干化学法进行检验, 收集患者新鲜尿液10 ml, 混合均匀后, 浸入试纸条后立即取出, 拭去试纸条上残余尿液后, 将其放置到检测仪器中自动进行检测, 检验结果+以上表示为阳性。观察组采取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 收集患者新鲜尿液10 ml, 混合均匀后放入尿沉渣刻度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时间为5 min, 离心率为1500 r/min, 将上层清液去掉, 留置下层尿沉渣, 在尿沉渣定量计数板上放1滴, 采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如患者1 μl计数区白细胞数量超过20个则表示为阳性。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错误率及阳性检出率。总错误率=(误诊+漏诊)/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总错误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误诊5例, 误诊率为20.00%, 漏诊4例, 漏诊率为16.00%, 总错误9例, 总错误率为36.00%;观察组患者误诊1例, 误诊率为4.00%, 漏诊1例, 漏诊率为4.00%, 总错误2例, 总错误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阳性11例, 阳性检出率为44.00%, 阴性14例, 阴性检出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阳性18例, 阳性检出率为72.00%, 阴性7例, 阴性检出率为28.00%。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液白细胞对尿路感染和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 主要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分布及形态判断患者身体是否出现感染或炎症情况。正常情况下, 人体尿液白细胞在高倍视野下, 一滴尿液中所含白细胞数量为0~2个, 采取离心处理后白细胞含量为0~5个。如患者出现阴道炎、宫颈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均可通过白细胞水平进行反映, 另外, 如患者进行过肾移植手术, 术后出现排斥反应, 患者白细胞水平也会相应上升, 因此, 尿液白细胞检验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 在尿液白细胞检验中主要通过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 这两种检验方式原理不同, 因此, 实际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尿液干化学法操作简单, 仅需少量标本即可进行检验, 可重复性较好, 所用的检验试纸中含有重氮盐和吲哚酚酯, 尿液中白细胞胞浆因酯酶作用影响, 试纸所含的吲哚酚酯会将尿液中吲哚酚游离出来并与重氮盐产生反应, 形成缩合物。一般情况下, 缩合物形态为紫色, 其颜色深浅多受粒细胞数量影响, 而淋巴细胞中不存在粒细胞酯酶, 多见于粒细胞中, 单核细胞中也可见少量粒细胞酯酶[2]。因此, 尿液干化学法也多用于粒细胞检查中, 但检查过程中, 一旦其他因素影响到粒细胞酯酶活性, 尿液干化学法中白细胞检查结果也会产生相应改变, 特别是甲醛防腐尿液中的白细胞, 容易出现假阳性表现, 如患者服用呋喃坦啶药物或皮细胞中存在相似粒细胞的酯酶, 尿白细胞也可能呈假阳性表现。患者服用过先锋Ⅳ号或庆大霉素, 尿液中过多药物数量, 颜色呈深棕色, 尿蛋白>5 g/L, 出现乳糜尿, 尿液白细胞则可能阳性减弱或出现假阴性表现[3]。如患者有肾移植手术或免疫性疾病, 体内出现排异反应, 尿液中白细胞多为淋巴细胞, 缺少粒细胞酯酶, 其结果也可能呈假阴性表现。尿沉渣镜检法通过定量离心管和定量沉渣计数板, 借助显微镜对尿沉渣中细胞、结晶、管型、寄生虫等病理进行检查, 从而对白细胞水平变化进行分析, 能更系统的对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进行分析, 准确反映被检者肾脏器官所出现的病理变化, 避免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与试纸带模块不反应等因素所引起的假阴性表现, 能更直接的观察到白细胞形态, 如患者尿沉渣检查白细胞数量>5个高倍视野, 表示为镜下脓尿, 则可判定患者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现其他炎症情况。但尿沉渣镜检法需注意, 如患者尿液pH值出现改变时, 可能出现白细胞崩解情况[4], 引起假阴性表现结果。因此, 在尿液白细胞检查时, 可将二者联合使用, 使其相互补充, 以减少尿液白细胞漏诊和误诊情况, 从而提升临床检验准确率, 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更可靠参考依据[5, 6]。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误诊5例, 误诊率为20.00%, 漏诊4例, 漏诊率为16.00%, 总错误9例, 总错误率为36.00%;观察组患者误诊1例, 误诊率为4.00%, 漏诊1例, 漏诊率为4.00%, 总错误2例, 总错误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阳性11例, 阳性检出率为44.00%, 阴性14例, 阴性检出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阳性18例, 阳性检出率为72.00%, 阴性7例, 阴性检出率为28.00%。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二者检验原理各不相同, 其检查结果也各不相同, 就检验性能而言, 二者各有优缺点。
  参考文献
  [1] 邱赟. 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应用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4):173-174.
  [2] 韩讲. 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 临床研究, 2017, 25(10):184-185.
  [3] 马立. 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4):128-129.
  [4] 詹铀超, 雷艳英, 蓝惠森, 等. 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的应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6):685-686.
  [5] 李宏. 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理医生, 2016, 22(6):84-85.
  [6] 田硕. 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18):185-186.
  [收稿日期:2018-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