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方法 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 患者均实施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 观察其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结果 8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9.62±6.95)min, 术中出血量(170.25±15.62)ml, 术后排气时间(21.65±5.69)h, 术后住院时间(5.62±0.34)d,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5/84)。患者手术后月经量正常46例, 月经量减少38例, 月经周期均为1~3 d;其中9例患者月经周期延长, 阴道出血为点滴状, 10例患者有闭经情况。术前月经失血图评分(PBLAC)为(232.65±95.62)分, 术后为(36.58±2.65)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月经疼痛评分(7.32±0.62)分, 术后为(1.18±0.21)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4例患者中7例持续性痛经, 复发率为8.33%(7/84), 复发时间为1~2年。 术前子宫体积大小、病程、年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临床价值高, 即可降低复发率, 还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 符合临床需求, 获得患者与医师的认可。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疗效;术后复发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38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属于保守手术, 主要针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 此治疗方式的优势为其可对卵巢血液供应和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保护盆底结构, 术后仍有月经, 从而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但随着其应用率的升高, 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 特别是子宫腺肌症患者, 由于病灶为弥漫性生长, 术后复发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水平[1]。因此, 本文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观察临床效果与术后复发相关原因,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 年龄32~46岁, 平均年龄(40.72±
  1.76)岁;已孕82例, 未孕2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子宫腺肌症;②出现不同程度月经量增多、痛经等情况;③患者同意此次研究;④通过检查, 患者子宫内膜有恶性病变情况。排除标准:①听力障碍患者;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③中途退出患者;④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⑤并发其他肿瘤患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患者实施麻醉后进行开腹, 在阔韧带无血管处打洞, 在子宫峡部放置橡皮止血带, 中止子宫动脉血供情况, 间隔30 min
  开放1次。在子宫角部内侧U形将子宫体到子宫峡部切除, 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对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子宫两侧壁宽2 cm左右、厚度为0.5 cm的肌层组织进行保留, 应用可吸收线对子宫前壁、后壁肌层进行缝合, 再平行行褥式缝合浆肌层, 从而形成一个小子宫, 对两侧输卵管与卵巢固定在宫底的两侧, 从而将子宫与相关附件的正常位置和形态进行稳定和保存。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观察患者手术后月经量正常及月经量减少情况以及患者术前、术后PBLAC评分及月经疼痛评分情况。术后
  3~5个月观察患者子宫大小与肌层相关情况。痛经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进行判定, 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应用PBLAC法对患者月经量情况进行判定, PBLAC评分>100分, 月经量>80 ml为月经量过多。③观察患者复发率与相关复发因素, 复发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持续性>1年, 出现不同程度月经量增多等不适症状。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2 结果
  2. 1 基本手术情况 8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9.62±
  6.95)min, 术中出血量(170.25±15.62)ml, 术后排气时间(21.65±5.69)h, 术后住院时间(5.62±0.34)d,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5/84)。
  2. 2 治疗效果 84例患者手术后月经量正常46例, 月经量减少38例, 月经周期均为1~3 d;其中9例患者月经周期延长, 阴道出血为点滴状, 10例患者有闭经情况。术前月经失血图评分(PBLAC)为(232.65±95.62)分, 術后为(36.58±2.65)分, 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月经疼痛评分(7.32±0.62)分, 术后为(1.18±0.21)分, 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复发率与相关复发因素 84例患者中7例持续性痛经, 复发率为8.33%(7/84), 复发时间为1~2年。其中年龄<40岁
  3例(9.4%, 3/32), 年龄>40岁4例(7.7%, 4/52);术前子宫体积<350 cm3患者5例(8.2%, 5/61), >350 cm3患者2例(8.7%, 2/23);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例(5.0%, 1/20), 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例(9.4%, 6/64);病程<7年患者5例(9.4%, 5/53), >7年患者2例(6.5%, 2/31)。术前子宫体积大小、病程、年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属于临床良性疾病, 32~52岁女性是子宫腺肌症高发人群, 该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育、月经量增多、痛经等情况[2]。随着现代工作压力的加大、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腺肌症疾病发生率呈递增模式。临床中, 该疾病多采用手术与药物治疗, 其中药物治疗有孕激素、避孕药物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 可满足患者生育的需求[3]。药物治疗短期内有临床效果, 但只可改善机体疼痛, 停药后复发率非常高。手术治疗多采用子宫(次)全切除, 由于子宫腺肌病灶为弥漫性增长, 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 且仍会复发。因为此手术方法可将子宫内膜病灶切除, 但对侵入较深的病灶彻底清除有一定难度, 手术过程中子宫肌层暴露在宫腔后由于膨宫作用, 剥落的子宫内膜会侵袭肌层, 从而导致医源性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可将子宫腺肌病变彻底清除, 但是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明显下降, 盆底结构发生变化, 影响患者生育能力, 从而降低生活水平, 特别是对年轻患者很容易产生心理情绪[4]。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是临床中应用率最高的保守性手术, 其优势为手术时间短, 控制阴道流血量效果良好, 可保持正常激素水平, 对患者日后性生活质量影响小。临床中,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多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 治疗有效率超过90%, 复发率较低。针对子宫腺肌症应用子宫体大部分切除也可降低复发率, 减少痛经情况。子宫腺肌症主要为病灶属于弥漫性增长, 虽然切除但仍有少量残留的情况, 手术切除大部分子宫内膜, 可中止内膜组织的生长, 控制肌层新病灶产生, 实现复发率低的目的[5, 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子宫体积大小、病程、年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 在手术时将子宫腺肌症病灶彻底清除, 尽可能减少肌层病灶数量, 有效控制复发率。
  综上所述, 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临床价值高, 即可降低复发率, 还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 符合临床需求, 获得患者与医师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蒋红叶, 姚书忠, 陈淑琴, 等.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 肌病 59 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10):
  788-790.
  [2] 韩丹, 冯力民. 子宫内膜剥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武警医学, 2010, 21(1):40-42.
  [3] 吴菲, 李光仪. 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2):165-167.
  [4] 张文英, 王晓萍, 李萍. 子宫大部分切除術治疗子宫腺肌症的 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32-36.
  [5] 牟慧芳, 王萍, 张同霞.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病效果观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 2(6): 51-52.
  [6] 彭燕蓁, 张玮, 段华.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11):
  1009-1011.
  [收稿日期:2018-12-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14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