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一教授“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本病发病缓慢,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日久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关系密切,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天津市名中医刘华一教授善用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列举相关医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刘华一;对药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6-000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人群的患病率为20% ~ 30%,而我国的患病率为11% ~ 15%[1],现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2],同时是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肝癖”、“胁痛”等范畴。天津市名中医刘华一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肝失疏泄,痰浊内阻,而治疗关键是恢复肝脏疏泄功能,使气、血、津液不失其常,现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常用对药归纳总结,以飨同道。
1 常用对药
1.1 枇杷叶-荷叶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二经,可降肺胃逆气;荷叶苦平,归肝、脾、胃经,可升举清阳,二药配合,虽无直接疏肝作用,亦可通过升清降浊以条畅中焦气机,郁滞得化,津液自行,则痰浊得散。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记载“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就是通过使用枇杷叶、荷叶等芳香逐秽之品化湿行气。刘师常对脂肪肝中上二焦表现较重的患者使用本对药,症状表现为头身困重,恶心、纳呆等,二药用量皆为10 g-15 g。
1.2 香附-旋覆花 香附辛,微苦,平,入肝、脾、三焦经,为行气止痛之要药;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入肺、胃经,《本草汇言》指出:“旋覆花……微咸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古人称为“龙虎回环”。肝气得以疏泄,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肺气正常的肃降,也利于肝气的升发,故肝与肺为人身气机的小循环[3]。刘师常用香附疏肝以升腹中清阳,旋覆花降肺以降胸中浊阴,一升一降,共同斡旋胸腹中气机。此对药善于治疗脂肪肝患者中胸腹痞闷不舒者,服用此药后,患者常出现嗳气、矢气的现象,尔后胸腹痞闷等症状缓解。
1.3 王不留行-路路通 路路通苦,平,归肝、肾二经。祛风活络,善通十二经气血。《本草纲目拾遗》有“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一说。本品尚有利水之效,可用于瘀水互结之证;王不留行,苦,平,归肝、胃二经,《本草新编》指出“王不留行,乃利药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阐明其苦泄宣通,善于通利血脉。刘师言此二药皆入血分,合用善“搜剔络脉中留瘀”,对于经过治疗的脂肪肝患者,诸多症状已缓解,仍偶觉两胁窜痛者尤为适宜。刘师特别强调,对于此型脂肪肝患者,当注意正气的盛衰,提出“瘀血难去或与气血不达病所有关”,气虚者常加生黄芪30 g,血虚者常见当归10 g,白芍15 g。
1.4 玫瑰花-绿萼梅 《本草便读》指出“凡花皆散”,皆为疏肝解郁的佳品。玫瑰花入肝、脾二经,《本草正义》认为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脾,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善疏肝解郁,活血而不伤血;绿萼梅疏肝解郁,悦脾和胃,化痰而不伤津,善于治疗梅核气。二药合用,芳香开郁而无伤气血之弊。刘师指出,此对药善于治疗脂肪肝患者伴有情志不畅,特征性表现为咽部堵闷不适。本对药常与半夏厚朴汤同用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体质较弱的脂肪肝患者不耐攻伐,也可用此对药进行治疗。
1.5 茯苓-桂枝 王孟英在《湿热经纬》中指出:“过逸则脾滞,脾气困滞而少健运,则饮停湿聚矣。”刘师认为本段论述恰好与现代人过逸少动的生活方式十分相像。运动不足则阳气难以调动,加之饮食肥甘厚味,壅滞脾胃之气,使之难以生化气血,反生痰湿。《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指出此型治疗原则为温阳化饮。桂枝辛、甘温,既可温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助膀胱气化,行水湿痰饮之邪[4]。《世补斋医书》认为“茯苓一味,为治痰之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刘师常苓桂同用,治疗脂肪肝湿重而热象不明显者,常以舌苔水滑为应用要点,并指出不要拘泥于固定比例,水湿重者则重用茯苓以利水渗湿;阳气郁滞者则重用桂枝以通阳化饮。
1.6 决明子-虎杖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二经,苦能降泄,咸能软坚,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虎杖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既可清利肝胆湿热,又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兼可泻热通便。二者同用,可导湿热毒邪从大便排出,而无苦寒败胃之弊。刘师指出:脂肪肝患者肝气疏泄不利,痰湿浊毒不化,下流于肠道常致大便黏滞不畅或溏而不爽,当遵循《温病条辨》中湿温病的治疗原则,即“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通过此对药以通腑泄浊,给湿热之邪以出路,此时万万不可见大便溏予止泻之品。而对于脾虚湿滞所致的大便不成形,本对药并不适宜。
1.7 牡蛎-天花粉 刘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伴随肝纤维化的发生,而此阶段正由气分发展为血分。血分之瘀阻与气分之痰结相搏,日久则生癥瘕,单用行气活血之方难以建功,当结合软坚散结之法。牡蛎咸,微寒,主入肝胆二经,历代本草皆认为其具有软坚散结之功。《本草纲目》认为其“化痰软坚,清热除湿”;《名医别录》谓之能“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止痈肿”;《本草备要》亦指出“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本草汇言》认为天花粉可“开郁结、降痰火”;《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天花粉……又善通行经络……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均体现天花粉散结之功。二药配伍,出自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治疗“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的证候。刘师常用本对药治疗痰湿结聚难化者或痰瘀互结者,而这部分患者的肝硬度检测值常超出正常值上限。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8岁,2016年9月5日初诊。主诉:右胁肋部胀痛不适3月,腹部彩超:脂肪肝(中-重度),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64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8U/L,谷氨酰氨基转肽酶455 U/L,总胆红素45.4 mmol/L,直接胆红素21.2 mmol/L。现症:右胁肋胀痛,夜间明显,夜寐欠安,口苦口干,头晕,咽部堵闷,大便黏滞不畅。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胁痛,辨证为少阳湿热挟瘀证,处方:柴胡15 g,黄芩12 g,法半夏10 g,竹茹10 g,绿萼梅10 g,玫瑰花10 g,茵陈15 g,丹参15 g,厚朴15 g,决明子15 g,虎杖30 g,桃仁1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患者服药半月后胁肋胀痛减轻,大便较前通畅,偶觉夜间窜痛,失眠多梦。原方去厚朴、决明子、桃仁,加当归10 g,王不留行15 g,路路通15 g,服药1月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 U/L,谷氨酰氨基转肽酶412 U/L,胆红素恢复正常。
3 结语
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尚未得到广大患者重视,但因其并发症较多、较复杂,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刘华一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针对生化检测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善用对药标本并治,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Wang Y,Li YY,Nie YQ,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Exp Ther Med,2013,6:77-84.
[2]常成,薛博瑜.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体质分类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93-95.
[3]李昱芃;刘华一.“通阳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13,(2).
[4]周萍,江瓊,叶学成.桂枝配伍机理及应用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3):218-219.
(收稿日期:2018-1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41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