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呼吸衰竭的诊疗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2例,均合并有呼吸衰竭,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转归情况、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使其呼吸、心率更加平稳,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BIPAP通气;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内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主动和被动吸烟、大气污染、感染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失调有密切关联。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较轻者可在体力劳动时发生,重症者甚至休息时也有明显感觉。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则严重危害患者肺功能,从而引发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的推广与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中显示出明显优势"。本研究为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的应用效果,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2例,根据是否采用BIPAP通气治疗进行分组。观察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62.4+2.5)岁。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3~78岁,平均(63.8+2.7)岁。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精神疾病、心律失常、昏迷、消化道出血及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患者均能自主排痰,面部无畸形,可良好佩戴面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人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内容主要包括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鼻导管吸氧治疗,控制吸氧速率2U/min。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通气治疗,上机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讲解无创呼吸机的基本治疗方法和意义,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治疗开始前嘱患者保持放松,取仰卧位并将头带、鼻面罩和输氧管佩戴合适,通过拉力带调整面罩松紧度,防止漏气,控制氧流速5~8L/min,通气模式S/T。治疗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创呼吸机压力值调整由小及大,设置吸气压力开始6cmHg,逐渐升至14~20cmHg,呼气压力3~4cmHg,氧浓度30%~45%。治疗中通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氧流量调整,控制氧饱和度>92%,氧浓度<35%为宜。治疗过程中严格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天治疗2~3次,2~3h/次。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注意做好气道湿化和营养支持治疗。于患者治疗前后持续监测呼吸频率和心率,并于12h、36h时行血气分析。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血气情况、呼吸频率及心率进行比较,其中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涉及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转归比较:观察组有1例治疗后病情加重,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有5例治疗后病情加重,改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例因病情急剧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成功率为71.43%。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PaO2(56.8±1.7)mmHg,治疗后12h、36h分别为(78.3±2.1)mmHg、(89.7±2.0)mmHg;治疗前PaCO<(96.3±4.1)mmHg,治疗后12h、36h分别为(57.6±6.3)mmHg、(43.8±3.2)mmHg。对照组治疗前PaO2(57.2±1.9)mmHg,治疗后12h、36h分别为(63.7±2.6)mmHg、(67.3±2.8)mmHg;治疗前PaCO(97.1±4.7)mmHg,治疗后12h、36h分别为(67.5±5.8)mmHg、(50.3±3.6)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指标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分别为(25.4±1.1)次/min、(21.0±0.7)次/min;心率分别为(111.4±2.3)次/min、(93.2±1.2)次/min。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分别为(25.8±±1.3)次/min、(24.2±1.1)次/min;心率分别为(12.3±2.1)次/min、(107.2±1.6)次/min。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呼吸频率及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因反复呼吸道感染造成气道狹窄,呼吸气流受阻,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从而导致呼吸衰竭。缺氧后患者用力呼吸,呼吸疲劳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在治疗呼吸衰竭中,有报道显示B引,如不采用机械通气则有较高病死率。以往多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但对患者造成伤害较大,且并发症较多。无创正压通气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治疗方法,无创呼吸机的运用避免了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减少了对患者的损害,且操作简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更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甲。在BIPAP通气操作中,治疗前对患者详细讲解,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治疗中依据监测指标调整通气参数,压力水平应循序渐进,由低到高,提高治疗舒适度;另外,早期应用效果更佳。综上所述,BIPAP通气可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优选方案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丹,王蓉.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探讨[J].系统医学,2017,2(18):49-51.
  [2]吴艳红.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诊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69-70.
  [3]陈耀武,白成剑.BIPAP通气在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11):68-69.
  [4]徐超,刘君,李宗芳.探讨BiPAP治疗重症哮喘致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8):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72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