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浆D一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使用血浆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涉及的入组资料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参与诊治的80例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遵守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入组患者即为40例,实验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参照组为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开展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指标(APTT、PT)、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和实验组相关数据比较,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APTT、PT、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得到显著变化,P<0.05,组间指标数据展现本次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血浆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应用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获得更好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属于潜在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很难察觉,进而增加临床诊断难度,如不能予以患者及时治疗,容易发生肺栓塞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发生昏迷,但在尚未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前予以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将出血风险增加,因此,临床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主要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造影,且是判断的金标准,但因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较高成本,不能全面的推广。本文评估了血浆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使用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参与诊治的80例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参与诊治的80例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作为入组研究资料,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区分为两组。
  参照组收入40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数值上限是70岁,年龄数值下限是33岁,中位年龄数值(51.55±4.54)岁;
  实验组收入40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数值上限是71岁,年龄数值下限是35岁,中位年龄数值(52.55±5.34)岁。
  对两组基础资料实施统计学比较,P>0.05,无数据之间分析意义。
  纳入标准:实验组即为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判断标准,两组患者均表示自愿签订本院给出的知晓同意书,且对本医院伦理申请提交后获得允许。
  排除标准:心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采集入组所有样本的空腹静脉血2ml,依据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放置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样本,EFTA-K2真空采血管放置同型半胱氨酸。
  使用法国思塔高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配套试剂通过免疫比浊法对置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验,使用德国罗氏MODULAR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研发与提供的试剂盒通过酶循环法对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依据凝固法对APTT、PT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计算实验组与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APTT(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参考SPSSl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诊治的80例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APTT、PT、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取t检验,P<0.05,組间指标数据展现本次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计算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本文计算分析表明,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实验组有关数据指标,P<0.05,组间指标数据展现本次的统计学意义。
  2.2计算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APTT、PT
  本文计算分析表明,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APTT、PT对比实验组相关数值,P<0.05,组间指标数据展现本次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管中淤积血液,促使损伤静脉壁,并且血液始终处于高凝的情况,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表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近年来发信炎性因子具有显著影响,是依据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活化单核细胞,导致激活凝血系统,产生高凝情况。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是判断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简称血同,血同型半胱氨酸属于含硫氨基酸的一种,是半胱氨酸代谢与蛋氨酸代谢形成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在体内血同型半胱氨酸可以被分解代谢,维持相对比较低的浓度水平。日常生活中因继发性原因与原发性原因,可能会对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产生影响,进而体内大量堆积血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表现出高血同型半胱氨酸,也被叫做高血同,此时可能将发生外周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所以,血同型半胱氨酸属于重要的一项人体健康判断指标;
  人体正常情况下抑制酶与纤溶酶间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促使血液可以进行正常循环。人体内纤溶系统有助于维持血管壁正常通透性、组织修复以及保持血液流动。为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形态,基于血管损害或者外伤影响下形成血栓,可避免血液自发生损伤血管中大量流失。但基于病理情况下人体机体出现凝血,凝血酶在纤维蛋白上作用,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并且激活纤溶系统,将纤维蛋白降解产生各种碎片,同时r链能可连接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建立D-二聚体,进而增加D-二聚体的水平,此时表示在血管循环系统中产生血块,属于敏感的对急性血栓形成判断的标记物,但并不存在判断的特异性。如体内D-二聚体水平增加可体现体内发生纤溶活性增强与凝血,属于重要的一种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血浆D-二聚体时候主要包括胶乳凝集法、三P试验、ELISA等等。
  本次结果计算表示,参照组本院接受的住院患者APTT、PT对比实验组,组间指标数据展现本次的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血浆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是判断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
  综合以上结论,将血浆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应用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中获得较为优势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72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