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以及精神共病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双向情感障碍患者84例,参考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由精神科主治医生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临床诊断标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障碍进行筛选,应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调查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情况。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共病率34.52%,共病焦虑障碍率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64,P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及躯体共病率;相关因素
  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4例,对其躯体以及精神共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4例,抑郁量表评分低于7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低于20分。其中女52例,男32例;年龄22 - 47岁,平均(29.6±8.7)岁;病程1 - 19年,平均(6.5±2.1)年。
  方法:参考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确保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必须确保患者基本信息的明确性,涵盖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否、职业、家族史、病程、发病形式、饮酒史、吸烟史等,由患者据实填写,也可由患者与其家属共同填写,确保所写信息和资料无误[1]。由精神科主治医生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临床诊断标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障碍进行筛选,应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调查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情况。依照患者与其家属提供的躯体疾病信息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研究和分析所获取的调查信息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以及精神的共病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2]。
  统计学应用:本次研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软件为SPSS 11.O,计数資料通过n(%)表示,通过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情况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共病率34.52%,共病焦虑障碍率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64,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疾病共病率16.67%,主要表现为偏头痛以及头痛,共病率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64,P<0.05)。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患者与非共病患者人口学对比:存在心理障碍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者,共病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66,P<0.05)。患者有饮酒史会对患者焦虑症状产生明显影响(P<0.05),有吸烟史不会对患者焦虑症状产生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情感障碍共病患者与非共病患者受教育程度、发病年龄、婚否、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外界刺激会对女性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且女性患者具有更为复杂的临床表现。
  讨论
  研究表明,惊恐发作、酒依赖或者酒精滥用双相障碍者比重性抑郁发作者共病率明显更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偏头痛等躯体疾病和双相障碍共病具有较高发牛率,因此,双相障碍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3]。此次研究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共病率34.52%,共病焦虑障碍率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研究表明,患者越早发病则出现焦虑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但需要有效控制临床上多发危险因素的生物学指标,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加强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干预,能够使对患者疾病康复以及机体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抑制,从而使精神障碍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4]。
  作为临床具有较高发生率的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共病以及精神共病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躯体共病,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部分患者容易面临自杀风险,不但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会给患者亲属等带来严重的心理冲击和精神负担[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疾病共病率16.67%,主要表现为偏头痛以及头痛,共病率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心理障碍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者,共病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女性患者心理明显较男性患者脆弱,外界刺激对女性更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运用能力较差,情绪理解能力相对较好,患者由于有较多躁狂发作以及反复抑郁等情绪性变化体验,因而其情绪认识以及体验得到了提高,复杂的心境变化以及剧烈的情绪波动会使患者对情绪的感受性体验和认知得到增加,但是双相障碍患者缺乏将情绪性认知转化为化解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合理的管控。为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智力以及情绪因素等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情绪自控能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思维、记忆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障碍,患者工作记忆、短时视觉记忆、操作速度、持久能力以及精细运动和感觉一运动能力等方面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患者病情稳定期需引导其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状态。
  参考文献
  [1]郭小兵.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科及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忐,2013,42(12):1607-1608.
  [2]吴志国,曹岚,李豪喆,等.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和双相Ⅱ型抑郁患者共病特征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5):266-270.
  [3] 张莹洁,迟勇,刘竞,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比较[J].中国医刊,2017,52(4):84-87.
  [4]郭辉,丁万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智力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浙江医学,2017,39(12):999-1001.
  [5]刘海霞.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中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2854-28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94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