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取的4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也包括神经电生理和治疗情况的分析。结果 其中患有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患者有12例,占据疾病患者的30%,患有糖尿病合并疾病的患者整体年纪要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合并症的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其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各项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疾病的患者主要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是丙种球蛋白进行临床治疗,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029-02
   糖尿病周边神经病是该病目前在临床当中常见性疾病,并且是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最为多。然后,不是所有患有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都被称之为典型的周围神经病,这些患者可以出现炎性神经病,也存在糖尿病神经根神经病变成单发性神经病,但在临床当中常见的疾病是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该文以下针对临床患有糖尿病合并的患者以及无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取的4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住院的患者需要确保患者的病历资源完整性,经过临床的相关疾病标准诊断,需要符合临床的诊断标准:①疾病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出现缓解或是又出现复发的情况;②在临床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四肢乏力,大多数呈现的是对称性,很少出现单发性的乏力,近端以及远端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但随着四肢的反射,这些情况会相对减少或是消失;③脑脊液蛋白出现分离的状态;④引发人体其他部位的周围神经病[2]。
  1.2  研究方法
   收取臨床有关CIDP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包括性别和年龄以及神经系统的基本情况等,最后要注意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生化免疫等相关的检查情况。患者需要经过临床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波幅。对比临床40例患者之间的神经差异和有无糖尿病历史的治疗存在的差异性[3]。
  1.3  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检查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或临床患者的空腹血糖≥7.0 mmol/L;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 mmol/L血糖或有典型高血糖症状的患者。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患者诊断需同时符合临床相关的CIDP及糖尿病诊断标准[4]。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处理中的数据均纳入到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和计数指标分别为平均数±标准差(x±s)、例数/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对比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其中有12例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占据总疾病患者的30%,男有8例,女有4例。2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并无显著的差异性。而存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整体年龄要高于单独精神疾病的患者,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有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糖尿病,2例患者存在糖尿病的病史时间比较长,最短为12年,最长为20年,剩余的患者患病时间比较短,大约在3年左右的时间。除去临床1例患者HbA1c控制较差外,其他的患者血糖控制均较好。
  2.2  运动情况的对比
   2组患者都是存在运动障碍,并且都呈现出下肢无力,远端的乏力要高过近端的情况。2组患者都会出现对称性的乏力感觉,这点2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进行对比。
  2.3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的脑脊液检查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患者的蛋白细胞分类情况为,5×103/L,蛋白 940~3 000 mg/L,9例24 h IgG合成率增高。然而2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患者治疗以及预后情况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单独应用激素有5例,单独应用丙种球蛋白有2例,先后2种药物均应用有4例,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患者有2例,7例先后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20例DM-CIDP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恢复。最后预后结果为: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患者出现过复发2次,1例患者出现复发4次。
  3  讨论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类因为免疫介导的运动和周围神经脱髓鞘性的疾病一种,在我国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对称性的麻木和乏力,该疾病主要是由慢性发展或是持续复发等特点,大多都是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在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退。该文所分析的患者均全部符合临床的相关疾病诊断。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得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可以合并糖尿病一起进行治疗,在美国有一项研究显示,80例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一半患有糖尿病的几率。在法国有一项研究得知,连续20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当中,其中有10例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因此,得知糖尿病患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发病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1倍。2016年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CIDP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是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9倍,分别为54/10万和6/10万[5]。    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电生理改变是需要符合长度依赖性周索性周围神经的基本特点,然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动下降,四肢的远端乏力就会表现得更加得显著,人体神经得传导速度也会增加,通常没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和异常波形会出现离散的现象。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所提示的周围神经是存在脱髓鞘性的变化,在非重要部位会形成傳导阻滞的情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测情况均不相同,但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种形成生理研究的比较少[6]。通常认定,确定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CIDP的电生理诊断标准是相似的,但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潜伏期较其他指标更有帮助。目前CIDP一线治疗主要是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患者决定应用激素或是丙种球蛋白需要考虑到自身的药物禁忌情况,和患有周围神经疾病的类型以及自身患病的整体严重情况来定。针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疾病的患者来分析,由于激素针对血糖的影响来分析,通常是需要避免应用这种激素的药物[7]。针对这样的患者,特别是患有严重瘫痪并且需要尽快治疗的患者来讲,临床是可以建议应用丙种球蛋白药物治疗,与上述分析的治疗效果来分析,还是后者的要求存在副作用效果更加小些。总体而言,根据目前临床的数据研究结果来分析,还没有准确证实糖尿病是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重要的危险隐患,但大部分的患有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者这类疾病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并且在DM-CIDP和NDM-CIDP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的表现也有相似之处。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倚。若要进一步揭示糖尿病是否与CIDP存在内在联系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8]。
   综上所述,其中患有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患者有12例,占据疾病患者的30%,患有糖尿病合并疾病的患者整体年纪要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合并症的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其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各项对比结果无显著的差异性。糖尿病合并疾病的患者主要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是丙种球蛋白进行临床治疗,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晓琛,边洋,段枫,等.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神经病理特点研究[J].北京医学,2017,39(5):487-491.
  [2]  马妍,鲁明,樊东升.抗NF155 IgG4抗体阳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24(3):188-192.
  [3]  邰宏飞,崔丽英.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相关震颤[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3):224-227.
  [4]  邱甜,柴毅明.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3):185-189.
  [5]  付有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神经系统的康复与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3):63-65.
  [6]  佚名.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神经系统的康复与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69-70.
  [7]  尚志越,车锋,沈学勇,等.临床表现酷似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2):139-140.
  [8]  孙瑞迪,付斌,江军.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中的诊断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5):545-548.
  (收稿日期:2019-03-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00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