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方治疗小儿十二指肠壅积症验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韩铮 符虹
【摘 要】 总结符虹主任医师运用自拟理气方治疗小儿十二指肠壅积症的经验。符虹主任医师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通降,十二指肠壅积可累及肝、脾、胃三脏,以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十二指肠壅积;小儿;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6-0086-01
十二指肠壅积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远端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的梗阻, 以致十二指肠近端扩张, 内容物壅积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本病在儿科门诊并不多见,西医内科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若无效时则需外科手段干预。中医学中并无该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纳入“胃脘痛”“腹痛”“嗳气”“呕吐”等范畴辨证施治。
符虹主任医师为苏州市中医医院原儿科主任,师从吴门医派——金氏儿科金绍文老先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在治疗小儿呼吸及消化系疾病方面颇有建树。笔者有幸跟从符虹主任医师抄方2年余,现将符虹主任医师门诊诊治的一例十二指肠壅积症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证。
1 验案
赵某某,男,13岁,2018年6月5日初诊。患儿半年前开始出现胃脘部疼痛,当时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查胃镜示:十二指肠壅积。予西医(具体不详)口服半年后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我院就诊。刻下:患儿面色萎黄,形体瘦长,上腹胀满、疼痛,食后及情绪激动时尤甚,进食生冷及腹部受凉后可加重,俯位或胸膝位时疼痛可减轻,伴有嗳气,乏力纳差,口干口苦。舌质红,苔白,脉弦细。证属脾虚肝郁,治宜健脾疏肝,和胃止痛,自拟理气方加减。处方:生白术15g,生黄芪15g,炒白芍20g,木香6g,党参10g,茯苓10g,陈皮6g,枳壳10g,炙甘草6g,谷麦芽各15g,焦六曲各15g,醋延胡索10g,制香附10g,郁金6g,南沙参10g,石斛10g。共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并嘱患儿忌食生冷。2018年6月9日二诊:其母诉3剂后患儿胃脘部疼痛较前稍有好转,现仍有纳呆食少,口干口苦症状基本消失,舌红苔薄,遂以上方去石斛、南沙参,继服5剂。2018年6月16日三诊:患儿诉服药后仍感腹满胀痛,时有纳食欠香、神疲乏力。遂将原方生白术、加量至30g,生黄芪加至60g,另予饴糖30g入汤药中,继服7天。2018年6月23日四诊:患儿药后胃纳盛旺,舌苔薄润,诸恙均安。继予原方7剂调理。停药后随访半年,病情稳定,体重增加6kg。
2 小结
十二指肠壅积症患儿多数体型瘦长,由于先天因素,十二指肠[2]已有受阻之可能,若外邪来犯,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经过十二指肠的食糜受阻,而发为本病。符虹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肝脾;病理特点主要归之于虚和郁;虚盖指中焦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谷内停,壅阻气机;郁指肝气郁结,本例患儿情绪激动时病情尤甚,乃因情志不暢,肝郁气滞,失于疏泄,肝气横逆侵乘脾胃故也。初诊时健脾与疏肝同用,药力较为平和,方中以生白术、生黄芪、党参、茯苓、陈皮、枳壳健脾理气;选醋延胡索、制香附、木香、郁金之属疏肝和胃;用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取谷麦芽、焦六曲消食化积之效;因患儿兼有口干口苦,故加用南沙参、石斛以止渴生津。二诊患儿口干苦之症基本消失,且腹满疼痛稍有改善,故以原方去南沙参、石斛续用5剂;三诊患儿仍感腹满胀痛,时有纳食欠香、神疲乏力,考虑脾胃虚弱,中焦运化失司故也,因而选用大剂量生黄芪、生白术补气健脾、另取饴糖补益中气,缓急止痛之功。本案用药根据不同症状随证加减,组方可谓精密,故能有效。
参考文献
[1]陶春祥.十二指肠壅积症有何特征?如何治疗[J].中医杂志,2000,41 (12):755.
[2]吕冠华,包永欣.十二指肠壅积症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 (21):2923-2926.
(收稿日期:2019-05-31 编辑:杨 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6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