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的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评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154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抗炎治疗,对治疗组实施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784;t=0.507,P=0.613;t=0.442,P=0.659),治疗后3个月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7.32±1.25)mmol/L,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9.71±1.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2,P=0.016<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可获得优于常规药物抗炎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根管治疗;牙龈沟出血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042-02
   牙周疾病为我国人群十分常见的一类口腔疾病,发生后可对患者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也是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重点防治的一类口腔疾病[1-3]。糖尿病为我国人群发病率位居首位的代谢性疾病,不仅是多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也可与多种疾病合并发生。调查结果显示,牙周疾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在少数。根管治疗为我国临床治疗牙周疾病常用方法,疗效确切,但在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尚无大量研究报道。基于上述研究现状,2017年5月—2018年9月该研究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以下整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该院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154例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合并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②存在根管治疗禁忌证。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77例患者为对照组,男41例,女36例,年龄23~70岁,平均(45.08±5.07)岁。后入院的77例患者为治疗组,该组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25~67岁,平均(45.10±5.03)岁。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结果显示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均衡。该研究在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抗炎治疗,根管清创、引流后,给予抗炎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为替硝唑,牙周袋注射,1次/周,共注射4次。
   治疗组接受根管治疗,具体治疗过程为:术前均摄X线片,明确病变情况。局部麻醉后,使用涡轮打开髓腔,剥除并清理髓腔内坏死的组织,使用10号锉置入预备根管,测量根管长度和根尖长度,然后进行扩髓和根管打磨,根据治疗需要扩至35~40号,操作结束后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彻底冲洗根管,并使用无菌棉进行封管,1周后进行根管填充,使用螺旋树洞器将根管填充剂送入根管,进行侧方加压,使填充剂能够充分填满,再间隔1周后进行根冠修复。
   两组治疗同时进行降糖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837)1次/d;随餐服用。0.85 g/次。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
   疗效评价标准[4-6]:根据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症状及功能变化进行疗效评价。①显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牙龈肿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牙齿咬合和口腔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牙龈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牙齿咬合和口腔咀嚼功能明显改善;③无效:为达到有效中的各项标准。
  1.4  统计方法
   收集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n(%)]描述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行χ2检验,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差异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分别为(3.09±0.48)、(5.65±0.73)、(3.39±0.26)mm。对照组治疗前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分别为(3.11±0.42)、(5.59±0.74)、(3.41±0.30)mm。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784;t=0.507,P=0.613;t=0.442,P=0.659)。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42±0.30)、(3.88±0.65)、(1.13±0.25)mm,均较对照组的(2.12±0.28)、(4.76±0.60)、(1.89±0.22)m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8,P=0.000;t=8.729,P=0.000;t=20.026,P=0.000)。
  2.2  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效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随访结束后,显效45例,有效29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10%(74/77)。对照组患者随访结束后,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4.41%(65/77)。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異有统计学意义(χ2=4.226;P=0.037)。   2.3  治疗后血糖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7.32±1.25)mmol/L,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9.71±1.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2,P=0.016<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08±1.27)%,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29±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7,P=0.018<0.05)。
  3  讨论
   该研究分析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的术后疗效,将常规药物抗炎治疗作为对照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可获得优于常规药物抗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早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可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故建议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选择接受常规药物治疗[7-9]。但该次研究所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接受根管治疗也能较常规药物治疗可靠的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为:根管治疗可迅速彻底清除能够造成严重加重的物质,阻止病情发展。而抗炎药物的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用药依从性差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此外,该次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根管治疗具有创伤性,实施的过程会进一步增加患者机体应激水平,影响血糖的平稳状态,继而会增加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影响疾病整体疗效,建议医护人员提高警惕,在积极、合理控制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血糖后,再对患者实施根管治疗,以保障患者能够获得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该研究得出,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多能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仍可作为常用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凯炎,强旭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9):33-34.
  [2]  黄锐新.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35-37.
  [3]  丁玉玲.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9):187-188.
  [4]  戴英.对比研究多次法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J].家庭医药,2018(6):199-200.
  [5]  张卫国.多次根管疗法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13):2883-2884.
  [6]  郭旭兴.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效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111.
  [7]  季向東.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7(4):152-153.
  [8]  杜振刚.多次法与一次法根管治疗在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4):175-176.
  [9]  赵丽芳.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1):4401-4402.
  (收稿日期:2019-07-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72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