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维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超声造影进行诊断, 并且将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血管瘤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14例、肝脓肿患者11例、结节增生患者13例。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12/12), 血管瘤患者9例、诊断准确率为90.0%(9/10), 转移性肝癌患者12例、诊断准确率为85.7%(12/14), 肝脓肿患者9例, 诊断准确率为81.8%(9/11), 结节增生患者13例, 诊断准确率为100.0%(13/13), 总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诊断准确率为66.7%(8/12), 血管瘤患者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8/10), 转移性肝癌患者10例, 诊断准确率为71.4%(10/14), 肝脓肿患者6例、诊断准确率为54.5%(6/11), 结节增生患者11例, 诊断准确率为84.6%(11/13), 总诊断准确率为71.7%(43/60);三维超声造影总诊断准确率高于CT增强扫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 P<0.05)。结论 将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过程中,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且与CT增强扫描相比, 三维超声造影技术的操作更加简便, 效率更高, 不会对患者造成其他的损伤,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 三维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CT增强扫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17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各大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断情况, 也对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 临床上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最高, 其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结节增生、癌变、肝脓肿等疾病类型, 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随着病情的恶化, 可能会导致肝脏病变更加严重,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1]。当前医疗背景下, 临床常采用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诊断, 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现将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 本文就针对三维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6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最大63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44.6±10.2)岁;经过临床病理检查发现, 6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病灶直径0.2~7.9 cm, 平均病灶直径(4.3±1.7)cm。6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
  1. 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三维超声造影进行诊断。使用设备仪器为百胜公司生产的Technos DU8三维超声扫描仪, 三维超声造影剂为 Sono Vue(Bracco, Italy), 将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作为本次造影诊断中的造影微泡, 其直径为(2.5±0.3)μm, 试剂的pH值为4.5~7.5, 在进行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前, 需要调整诊断设备的参数以及混合造影剂。一般情况下:DU8三维超声造影设备的扫描探头型号是CA430E, 将探头的扫描频率调整到3.0~5.0 MHz, 然后将Sono Vue造影剂用5 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混合均匀后, 取出2.5 ml的混合造影剂, 从患者的肘部静脉处输入, 通常情况下选择团注法进行注射。具体扫描诊断过程如下:首先使用三维超声造影设备对患者的肝脏进行扫查, 详细观察患者的病灶具体部位、数量、大小、病灶边界、病灶内部结构回声等情况, 然后进行造影初步诊断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肝脏的各个切面影像, 详细记录病灶周围的血流灌注情况以及增强水平。三维超声造影扫查的整个时间持续6 min左右, 在进行同一切面的扫查时可以小角度的调整扫描探头, 观察相邻的切面或者进行扇形扫查, 确保每个病灶结构都得到记录。
  1. 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灶具体部位、数量、大小、病灶边界、病灶内部结构回声等情况, 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对肝脏疾病的类型进行鉴定, 然后将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CT增强扫描结果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血管瘤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14例、肝脓肿患者11例、结节增生患者13例。
  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
  诊断准确率为100.0%(12/12), 血管瘤患者9例、诊断准确率为90.0%(9/10), 转移性肝癌患者12例、诊断准确率为85.7%(12/14), 肝脓肿患者9例, 诊断准确率为81.8%(9/11), 结节增生患者13例, 诊断准确率为100.0%(13/13);总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 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诊断准确率为66.7%(8/12), 血管瘤患者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8/10), 转移性肝癌患者10例, 诊断准确率为71.4%(10/14), 肝脓肿患者6例、诊断准确率为54.5%(6/11), 结节增生患者11例, 诊断准确率为84.6%(11/13), 总诊断准确率为71.7%(43/60);三维超声造影总诊断准确率高于CT增强扫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 P<0.05)。见表1。   3 讨论
  在超声造影诊断过程中, 可以发现图像中的血细胞回声散射强度比软组织的回声散射强度低数千倍, 从二维图像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血细胞呈现出无回声的特点, 并且二维图像中存在着一些混响的情况, 或者是分辨度受到了限制, 导致了图像内膜显示出的影像比较模糊[2]。临床医学中, 超声造影的作用机制就是为患者注射造影剂, 通过造影剂来提高患者血液中的背向散射情况, 进而增强患者的散射回声, 使超声造影诊断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分辨度上也更加清晰[3]。不仅如此, 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后, 造影剂会随着患者的血流循环到处流动, 这样就让超声图像中的血液回声更加均匀, 也不容易出现血流伪像的情况。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 我们将国外先进的设备仪器和新型声学造影剂应用于三维超声造影的过程中, 能够使得血流多普勒信号不断的增强, 也使得三维超声造影技术的准确率大大的提高。通过三维超声造影分析, 能够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血流灌注的不同, 受到了许多医学专家的欢迎。临床研究表明, 肝脏供血的方法和其他器官供血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肝脏供血方式在供血特点上呈现出少血供病变以及血流流速较低的特点, 但是门静脉和肝动脉的供血方式让肝脏成为了超声增强造影效果最好的靶器, 通过三维超声造影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的不足, 使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诊断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4-6]。
  在三维超声造影诊断过程中, 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逐渐增高, 通过对三维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发现, 肝脏局灶性病变60例患者中, 检查出64个肝脏局灶性病灶, 从图像上看, 其中38个病灶周围出现环状增强且病灶中央无增强情况, 16个病灶呈现出弥漫性增强, 10个病灶呈现出蜂窝状增强, 其中44个病灶为等增强, 20个病灶为低增强。6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 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血管瘤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14例、肝脓肿患者11例、结节增生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三维超声造影图像发现, 其病灶周围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 且血管出现的扩张的情况, 也存在一些血管环绕、血管增生、变形等特点;肝血管瘤患者通过图像分析发现, 病灶周围血流流动较慢, 没有明显的回声;结节增生患者的图像分析表明, 其由肝细胞及富含动脉血管和增生胆管的瘢痕组成, 且血流流向是从异常动脉向肝静脉流动, 病灶周围呈现出高回声的影像[7-10]。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12/12), 血管瘤患者9例、诊断准确率为90.0%(9/10), 转移性肝癌患者12例、诊断准确率为85.7%(12/14), 肝脓肿患者9例, 诊断准确率为81.8%(9/11), 结节增生患者13例, 诊断准确率为100.0%(13/13), 总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中, 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诊断准确率为66.7%(8/12), 血管瘤患者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8/10), 转移性肝癌患者10例, 诊断准确率为71.4%(10/14), 肝脓肿患者6例、诊断准确率为54.5%(6/11), 结节增生患者11例, 诊断准确率为84.6%(11/13), 总诊断准确率为71.7%(43/60);三维超声造影总诊断准确率高于CT增强扫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 P<0.05)。由此可见, 三维超声造影诊断技术能够清晰的将肝脏局灶性病变情况呈现出来, 让主治医生根据图像特征来判断具体的疾病类型, 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将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过程中,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且与CT增强扫描相比, 三维超声造影技术的操作更加简便, 效率更高, 不会对患者造成其他的损伤,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琳, 陈晓梅, 杨学文, 等.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宁夏医学杂志, 2019, 41(4):313-316.
  [2] 龙文, 唐宇衡, 王佳洁.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临床诊断应用分析.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8(3):139-140.
  [3] 程亚南, 杨青, 张展.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价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21):2534-2536.
  [4] 张岱, 叶兆祥, 魏玺, 等.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7, 24(5):523-526.
  [5] 陆胜楠, 孙学佳.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7):82-83.
  [6] 周丽霞.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及评定.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1):8031.
  [7] 赵文玉, 任全刚, 肖占森.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惡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北京医学, 2016, 38(11):1254-1255.
  [8] 刘建, 周方平. 超声造影在非肝硬化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20):5113-5115.
  [9] 田征洋, 田红英.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 14(2):9-11.
  [10] 方兆山. 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3D腹腔镜在肝肿瘤外科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2015.
  [收稿日期:2019-0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