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析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产后出血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缩宫素治疗组及联合止血治疗组, 每组25例。缩宫素治疗组予以缩宫素治疗, 联合止血治疗组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2 h、1 d总出血量, 止血时间, 止血效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 住院时间, 治疗10、30、60 min后宫缩强度。结果 联合止血治疗组治疗后2 h、1 d总出血量(205.63±26.39)、(307.69±20.31)ml少于缩宫素治疗组的(268.91±38.58)、(391.26±25.66)ml, 止血时间(10.81±2.21)h短于对照组的(13.25±2.63)h,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69、12.769、3.551, P=0.000、0.000、0.001<0.05)。联合止血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100.00%(25/25), 显著高于缩宫素治疗组的80.00%(20/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 P=0.018<0.05)。联合止血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 显著低于缩宫素治疗组的24.00%(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 P=0.042<0.05)。联合止血治疗组住院时间(5.96±1.06)d明显短于缩宫素治疗组的(7.16±1.6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6, P=0.003<0.05)。联合止血治疗组治疗10、30、60 min后宫缩强度分别为(16.32±1.65)、(23.15±2.31)、(33.61±3.26)kPa, 强于缩宫素治疗组治疗的(13.21±1.14)、(18.96±2.01)、(27.41±3.01)kPa,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754、6.842、6.987, P=0.000、0.000、0.000<0.05)。结论 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单一缩宫素治疗效果更好, 可更快止血, 增强患者子宫收缩强度, 并缩短其康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产后出血;缩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出血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55
  分娩为生殖功能完善且具有生殖愿望的女性必将经过的特殊阶段, 近年二胎政策开放后, 临床孕妇数量较以往有明显增长。当前分娩方式主要为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分娩, 自然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受产道挤压, 肺部得到良好刺激, 利于后天发育, 且产妇产道损伤小, 出血风险更低[1]。剖宫产可用于临床自然分娩出现难产或自然分娩风险高的产妇, 其具有无痛的优点。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会对母体有一定创伤性, 临床研究认为产后出血是当前产妇产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当分娩活动中损及动脉造成宫内大出血即有病死风险。产后出血的治疗对于产妇病死率控制至关重要, 若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未及时予以治疗, 为保障其生命安全不得不给予子宫切除术以控制出血, 但此种治疗方式对产妇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将彻底破坏其生殖功能。鉴于产后出血治疗的重要性, 有学者深入研究后认为针对产后出血可通过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 以弥补常规缩宫素治疗止血效果不佳的缺陷[2]。为进一步验证此联合止血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次收集临床产后出血患者50例完成随机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月3月本院接纳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然分娩后1 d内出血量>500 ml, 剖宫产术后1 d出血量>1000 ml;②非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者;③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④未见免疫异常;⑤对本次研究所用止血方案知悉且签署协议入组;⑥精神、智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严重全身性感染;③异位妊娠、胎盘前置;④严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⑤一般资料核查有误。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缩宫素治疗组及联合止血治疗组, 每组25例。缩宫素治疗组患者中初产妇21例, 经产妇4例;平均年龄(24.96±3.32)岁;自然分娩16例, 剖宫产9例。联合止血治疗组患者中初产妇20例, 经产妇5例;平均年龄(25.03±3.36)岁;自然分娩17例, 剖宫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深入分析后已批准。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纱条填塞止血。缩宫素治疗组给予缩宫素(宁波人健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1893)治疗, 自然分娩患者给予20 U静脉滴注, 剖宫产患者则在上述静脉滴注剂量下再给予患者20 U宫体注射。联合止血治疗组在缩宫素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4183)治疗, 肌内注射400 μg。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后2 h、1 d总出血量, 止血时间, 止血效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 住院时间, 治疗10、30、60 min后宫缩强度。①止血判定标准:出血量显著下降, 1 h出血量<4 ml。②评估两组止血效果:止血显著:治疗2 h后内患者出血量减少≥90%;止血有效:治疗2 h后内患者出血量减少≥70%且<90%;止血无效:止血治疗2 h后内患者减少<70%, 止血总有效率=(止血显著+止血有效)/总例数×100%。③记录对比两组水肿、尿潴留、二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止血指标对比 联合止血治疗组治療后2 h、1 d总出血量(205.63±26.39)、(307.69±20.31)ml少于缩宫素治疗组的(268.91±38.58)、(391.26±25.66)ml, 止血时间(10.81±2.21)h短于对照组的(13.25±2.63)h,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69、12.769、3.551, P=0.000、0.000、0.001<0.05)。
  2. 2 两组止血效果对比 联合止血治疗组中止血显著17例, 止血有效8例, 止血无效0例;缩宫素治疗组中止血显著10例, 止血有效10例, 止血无效5例;联合止血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100.00%(25/25), 显著高于缩宫素治疗组的80.00%(20/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 P=0.018<0.05)。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联合止血治疗组中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为尿潴留;缩宫素治疗组中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尿潴留2例、水肿2例、二次出血2例。联合止血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 显著低于缩宫素治疗组的24.00%(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 P=0.042<0.05)。
  2. 4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联合止血治疗组住院时间(5.96±1.06)d短于缩宫素治疗组的(7.16±1.6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6, P=0.003<0.05)。
  2. 5 两组治疗10、30、60 min后宫缩强度对比 联合止血治疗组治疗10、30、60 min后宫缩强度分别为(16.32±1.65)、(23.15±2.31)、(33.61±3.26)kPa, 强于缩宫素治疗组治疗的(13.21±1.14)、(18.96±2.01)、(27.41±3.01)kPa,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754、6.842、6.987, P=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自我国二胎政策开放后, 越来越多家庭有了二胎的愿望, 临床孕妇数量较以往有所增长。分娩活动中产妇无论选择剖宫产或自然分娩, 由于分娩的特殊性质必然引起不同程度损伤, 此种分娩损伤因人而异, 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情况下仅使产妇出现轻微出血, 给予常规止血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但部分产妇若出现有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等情况则可能持续性出血, 乃至引发大出血[2]。流行病学统计中指出, 全球女性分娩死亡因素中大出血占第一位, 当前应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方案较多, 但效果不一, 若持续治疗无效最终只能给予患者子宫切除以止血, 保障其生命安全, 不过此治疗方案对女性生殖功能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往往是患者无法承受的, 临床产后出血治疗中当尽可能避免[3]。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可致宫缩乏力的因素较多, 如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宫缩乏力, 产程过长导致产妇过于疲劳, 又或者子宫先天发育不良、合并有子宫肌瘤等。当此类因素导致产妇宫缩能力下降后, 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导致子宫正常压迫止血功能缺失, 无法再对肌束间血管形成压迫效果即导致产后持续性出血。产妇产后出血发生后, 随出血量增加可进一步导致失血性休克, 若经子宫切除治疗后依然持续出血则有极高死亡风险[4]。
  当前临床应对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为填塞及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产妇宫缩, 通过子宫收缩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缩宫素属于一种肽类激素, 人体内源性缩宫素为垂体后叶所分泌, 此激素并非仅女性分泌, 男性同样也可分泌。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外源性缩宫素, 通过提高机体缩宫素水平, 对其子宫平滑肌进行刺激, 促使其收缩, 模拟正常分娩时的子宫收缩, 从而对肌束间血管产生压迫, 恢复子宫自行收缩止血功能。本品在妇产科广泛用于催产活动中, 在产后出血中也表现出良好效果。本品临床应用中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 实用性较强, 不过就单一应用而言, 止血效果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新型前列腺素制剂, 给予患者应用后可促使其胞浆内钙离子水平升高, 继而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 本品对抗体酶具有一定抵抗作用, 使用后生物活性较高, 半衰期较长, 药效相对稳定持久, 一般临床治疗中仅需给予小剂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即可达到显著控制出血的效果。除用于产后止血治疗外, 本品在扩张宫颈管、促宫颈成熟等活动中均有良好表现, 临床疗效受广泛认可。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同缩宫素联合用于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可进一步强化促宫缩效果, 及时控制产后出血[5]。本次对比研究中, 联合止血治疗组治疗后2 h、1 d总出血量均显著少于缩宫素治疗组, 止血时间明显短于缩宫素治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止血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缩宫素治疗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缩宫素治疗组, 住院时间短于缩宫素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止血治疗组治疗10、30、60 min后宫缩强度显著强于缩宫素治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表明此联合治疗方案用于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学者认为, 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给予药物止血治疗的同时, 给予宫内球囊压迫止血可进一步巩固临床止血效果, 不过具体情况有待后续研究进行深入探析[2]。本次研究收集样本量较少, 研究结果存在一定或然性, 在后续研究中也将进一步补充病例数量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
  综上所述, 临床产后出血治疗中落实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确切, 在宫缩乏力改善、止血等多个方面较单一缩宫素效果更佳, 应当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兰芝.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产妇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31):105-106.
  [2] 任敏.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北方药学, 2019, 16(11):25-26.
  [3] 焦静. 宫腔球囊填塞联合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 30(10):1185-1186.
  [4] 李秀梅.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预防效果的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8):55, 105.
  [5] 胡艳军.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18):2958-2959.
  [收稿日期:2019-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0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