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临床分型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分型和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慢性盆腔炎分为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72例)和对照组(无慢性盆腔炎患者,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究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及慢性盆腔炎不同临床分型和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次数(3.5+0.6)次、分娩次数(2.2+0.4)次、流产次数(2.6±0.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2.4+0.7)、(1.3+0.4)、(1.5+0.4)次,发生流产孕周(20.2±2.5)周小于对照组的(25.5±3.8)周,自然流产率69.4%(50/72)高于对照组的46.4%(13/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流产方式为慢性盆腔炎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P<0.05)。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超声诊断分型:输卵管炎22例、盆腔腹膜炎28例、子宫内膜炎22例,随访1年,输卵管炎患者发生流产2例(9.09%),盆腔腹膜炎患者发生流产11例(39.29%),子宫内膜炎患者发生流产10例(45.45%)。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患者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输卵管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381、7.3333,P=0.0157、0.0068<0.05)。盆腔腹膜炎和子宫内膜炎患者流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25,P=0.6609>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与复发性流产呈正相关(r一=0.655、0.702,P=0.012、0.005<0.05)。输卵管炎与复发性流产无相关性(r=0.145,P=0.216>0.05)。结论影响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因素较多,临床中针对性实施预防和干预措施对降低复发性流产有重要价值,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与复发性流产有相关性。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临床分型;复发性流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30
慢性盆腔炎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与性生活活跃,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内操作有相关性[1]。慢性盆腔炎发生由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感染可逆行到宫腔内感染,影响宫腔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患者妊娠。研究指出,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黏膜增生,胎盘局部着床环境差,着床后胎盘粘连发生率显著升高,随着患者流产次数增加,加重对子宫内膜损伤,形成恶性循环[2,3]。复发性流产患者生理、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掌握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降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有重要价值。慢性盆腔炎包括不同类型,临床中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及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尚无系统性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探究慢性盆腔炎不同临床分型和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及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实施研究。其中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6±6.4)岁;复发性流产病程2~7年,平均病程(3.5±1.3)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慢性盆腔炎分为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72例)和对照组(无慢性盆腔炎患者,28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人标准①患者2年内流产次数≥2次,患者明确诊断为复发性流产,且均有生育需求;②患者临床资料均收集完整,符合本次研究所需。
1.2.2排除标准①生殖系统畸形、恶性肿瘤患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其他疾病引起复发性流产患者。
1.3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参照美国CDC标准[4]:①最低标准:宫颈触痛或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域压痛。②附加标准:体温>38C,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实验室证实宫颈明确病原体感染阳性。③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检查显示输卵管积液,或伴有输卵管肿块、盆腔积液,符合输卵管炎表型。
1.4慢性盆腔炎临床分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型[5]:①输卵管炎:表现为输卵管积液或输卵管囊肿。②盆腔腹膜炎:表现为盆腔积液。③子宫内膜炎: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充血。
1.5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发生流产孕周、流产方式(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疾病进行分型(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流产发生率,分析慢性盆腔炎不同分型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相关性。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慢性盆腔炎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e回归分析;慢性盆腔炎临床分型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次数(3.5+0.6)次、分娩次数(2.2+0.4)次、流产次数(2.6±0.5)次均多于對照组的(2.4+0.7)、(1.3+0.4)、(1.5+0.4)次,发生流产孕周(20.2+2.5)周小于对照组的(25.5+3.8)周,自然流产率69.4%(50/72)高于对照组的46.4%(13/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慢性盆腔炎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分析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有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流产方式为慢性盆腔炎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2.3慢性盆腔炎不同临床分型患者随访1年流产发生率及慢性盆腔炎临床分型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超声诊断分型:输卵管炎22例、盆腔腹膜炎28例、子宫内膜炎22例,随访1年,输卵管炎患者发生流产2例(9.09%),盆腔腹膜炎患者发生流产11例(39.29%),子宫内膜炎患者发生流产10例(45.45%)。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患者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输卵管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381、7.3333,P=0.0157、0.0068<0.05)。盆腔腹膜炎和子宫内膜炎患者流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25,P=0.6609>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与复发性流产呈正相关(r=0.655、0.702,P=0.012、0.005<0.05)。输卵管炎与复发性流产无相关,性(r=0.145,P=0.216>0.05)。见表3。
3讨论
盆腔炎为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与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感染有关,好发于性活跃女性及生殖系统创伤性操作患者[6]。临床研究指出,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发生率为4%~12%7。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所致,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可引起患者下腹坠胀不适、月经紊乱、流产及不孕等,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复发性流产指患者2年内发生2次以上流产,其发生与胚胎基因、孕妇机体因素、子宫因素等多因素均有相关性[8,9]。临床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炎为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慢性盆腔炎患者子宫内膜发生感染,影响受精卵着床环境,妊娠后,易增加胎盘感染发生风险,进而增加流产发生风险[10,11]。另有研究指出,复发性流产患者多次流产对子宫造成损伤,同时能增加子宫感染发生风险,增加流产发生风险,形成恶性循环[12]。因此,临床中掌握复发性流产患者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流产发生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流产方式为慢性盆腔炎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P<0.05)。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越高,患者子宫内膜损伤次数越高,损伤程度越高,感染发生风险越高,进而增加患者流产发生风险。有学者研究指出,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和流产次数越多,再次流产发生风险越高[13,14]。另有学者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感染程度与妊娠流产发生风险相关性,得出盆腔炎感染程度越高,妊娠后流产发生风险越高[15]。慢性盆腔炎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感染部位和程度不同,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在流产发生影响同样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与复发性流产呈正相关(r=0.655、0.702,P=0.012、0.005<0.05)。盆腔腹膜炎和子宫内膜炎感染部位主要在子宫内膜,对胚胎着床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妊娠过程中极易导致胎盘、胎儿继发性感染,增加流产发生风险。有学者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炎患者子宫内膜感染患者妊娠后能增加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发生风险[16,17]。因此,对于产前检查合并有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尽可能治愈或控制疾病后再妊娠,以降低流产发生风险,提高妊娠安全。
综上所述,影响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因素较多,临床中针对性实施预防和干预措施对降低复发性流产有重要价值,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与复发性流产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张雅莉,余倩倩,邱凤,等.妊娠13周内药物流产失败及流产不全影响因素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8,25(3):361-363.
[2]文秀娟.婦炎双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头孢他美酯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1):123-125.
[3]李志超,陈兴娣.多视角前瞻性预防盆腔包裹性积液探讨.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108-1109.
[4]张美霞.妇科千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疗效.当代医学,2016,22(12):144-145.
[5]张婷,王玲玲,张素敏,等.门诊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复发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4):511-514.
[6]宋洁,方春英,甄莉霞,等.异位妊娠临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373-375.
[7]杨雅琦,王宜,拓福娟,等.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88-91.
[8]朱江妃.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输卵管再通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17,24(5):755-758.
[9]黄倩羽.宫腔粘连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1):80-83.
[10]俞鸣,窦晓青.腹部B超联合宫颈环扎在复发性晚期流产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性科学,2017,26(3):102-104.
[11]高宝侠,谢琪,崔绪琴,等.血清hCG、孕酮水平与复发性早期妊娠流产相关性探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9):807-810.
[12]孙倩,高原,王芳,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海南医学,2019,30(4):530-534.
[13]吴荣荣,张玉泉,杨晓清,等.STAT家族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5):547-551.
[14]吴剑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II和蛋白C检测的临床意义.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33(4):112-114.
[15]叶霞燕,叶笑梅,朱波,等.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于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6):372-376.
[16]覃太洲,徐克惠,刘莉,等.彗星实验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对精子DNA完整性的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4):260-265,269.
[17]刘明娟,刘谦,李岚,等.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可溶性受体的表达.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4):458-461.
[收稿日期:2020-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5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