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肺康复运动对留置气管套管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肺康复运动对留置气管套管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分析此训练方式与常规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 51例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 各17例。A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 B组在规范化康复护理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 C组在规范化康复护理上增加肺康复运动。对比三组患者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C组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A组、B组, 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B组;B组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A组, 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EV1%及FEV1/FVC均高于A组、B组, B组FEV1%及FEV1/FVC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部感染发生率0低于A组的47.06%及B组的41.18%, 气管拔管成功率88.24%高于A组的41.18%及B组的29.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优于B组及A组, B组患者的SF-36及ADL评分均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治疗中增加肺康复运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肺部功能的提升速度, 缩短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康复运动;留置气管套管;肺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83
  气管切开是切開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 使患者直接经气管套管呼吸的一种急救手术[1], 重型颅脑创伤、脑血管病、颈部脊髓损伤这三类疾病导致急性期气管切开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在康复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脑科、骨科病房中常见, 呼吸道反复感染[2, 3]居高不下, 心肺功能反复恶化、损耗, 生存质量较低, 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心理负担。心肺康复是其他康复的基础, 目前, 心肺康复已作为构筑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并在国内外多个指南中获得共识[4, 5]。对于脑卒中卧床期和危重症卧床患者超早期床旁被动康复、肌肉骨骼疾病、脊髓损伤、慢病管理方面的心肺康复介入以及癌症治疗中和其他继发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均可进行心肺康复[6, 7]。鉴于此, 本文抽取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究在实施气管切开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运动的临床应用效果, 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7月收治的51例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 各17例。A组男9例、女8例, 平均年龄(56.97±3.64)岁;B组男10例、女7例, 平均年龄(56.87±3.16)岁;C组男9例、女8例, 平均年龄(56.69±3.26)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首次发生颅脑创伤、脑血管病、颈髓损伤的气管切开术后置管患者, 年龄18~60岁, 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②气管切开套管置管患者, 且入院时病情基本平稳无需机械通气治疗, 置管时间>15 d;③患者认知功能筛查[依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 患者能理解并听从指令, 能识别肢体的部位, 理解概念性的任务, 持续性注意力>5 min;④MAS肌张力评分<3;⑤入院前未经过正规康复训练;⑥签署知情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除外严重精神疾患、严重心肺肾疾病、病情不稳定或不能配合检查者。
  1. 3 方法
  1. 3. 1 A组 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①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气管套管口保护性的覆盖湿润的灭菌纱布, 并注意及时更换。②翻身、协助治疗师行简单气道廓清技术:体位引流、叩拍、咳嗽诱导/辅助咳嗽, 1次/d。③气道加湿(间断湿化或持续湿化, 借助工具面罩超声波雾化、微量注射泵或医用气管切开型人工鼻):呼吸道湿化效果评价分为满意、不足、过度, 共3级, 湿化方式根据湿化效果选择;湿化液尽可能选择0.45%的氯化钠溶液, 必要时使用蒸馏水或注射用水湿化。④吸痰:吸出气管、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 在吸痰前后可给予患者吸氧,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动作轻柔, 选择适宜的吸痰管。选择材质软硬适中、弹性好、不易扭曲的胶质吸痰管。做到按需吸痰。⑤器械排痰, 排痰前后行指脉氧监测血氧分压, 1次/d, 20 min/次。⑥口腔护理:2次/d口腔护理, 使用棉球擦洗法。口腔 pH 值偏碱性应用酸性漱口液擦洗, 口腔 pH值偏酸性则用碱性液, 口腔 pH 值中性采用盐水擦洗。嘴唇干燥患者涂抹润唇膏。⑦病房环境及消毒:每日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 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及操作台,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参照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⑧家属疾病健康宣教。持续6周。
  1. 3. 2 B组 在规范化康复护理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持续6周。
  1. 3. 3 C组 在规范化康复护理上增加肺康复运动。肺康复运动训练技术:①呼吸肌训练: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吸气肌训练、激励式肺量计(KOO呼吸训练器肺功能康复三球仪)。②呼吸模式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③胸廓放松运动。④有效咳嗽法促进排痰:自主引流、胸部叩拍、胸部摆动、胸部震动、肋骨弹跳技术。⑤有氧训练。⑥佩戴说话瓣膜。以上肺康复运动处方依据患者条件, 训练1次/d, 40 min/次。持续6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三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FEV1%、FEV1/FVC、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发热、痰液性状改变、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HAP诊断和治疗指南》。气管切开套管一次性拔管指征:①患者意识清楚, 病情基本恢复, 自主呼吸平顺;②吞咽反射存在, 自主咳嗽反射有力, 痰液稀薄易咳出>2 d, 痰量明显减少;③呼吸平稳, 呼吸频率保持在16~20 次/min, 血氧饱和度95%~100%, 血氧分压 >70 mm Hg(1 mm Hg=0.133 kPa);④体温正常, 肺部感染基本得到控制。并利用SF-36量表及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 评分越高越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对比 C组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A组、B组, 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B组;B组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A组, 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FEV1%及FEV1/FVC对比 C组FEV1%及FEV1/FVC均高于A组、B组, B组FEV1%及FEV1/FVC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三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对比 C组肺部感染发生率0低于A组的47.06%及B组的41.18%, 气管拔管成功率88.24%高于A组的41.18%及B组的29.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三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C组患者的SF-36及ADL评分均优于B组及A组, B组患者的SF-36及ADL评分均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4。
  3 讨论
  气管切开套管是临床急救中常用的急救方式, 套管的留置能够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但长期置入未得有效护理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以感染为例, 临床研究认为[8, 9], 呼吸道与外界连通后, 多种病原菌可直接进入患者肺部器官引起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规范化护理为临床护理活动中确保护理有效、有序、规范的重要一环, 在此类患者护理工作中落实规范化护理从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气道湿化、吸痰、病房管理、口腔护理、病室消毒等各个环节, 给予患者良好基础护理, 控制由病室病原菌感染、痰液阻塞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0, 11]。
  肺康复运动训练旨在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缩短气管套管置入时间。在本次规范化护理中增加肺康复的多种训练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肌、排痰等训练, 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临床研究认为, 在此类病例护理活动中能否有效排痰对其肺部感染的防控至关重要, 当大量痰液淤积后痰内病原菌即可能造成肺部感染, 对患者生命健康查产生严重影响, 而常规排痰护理于护理人员进行负压吸痰, 长期使用可能造成患者肺部排痰功能减低, 对此在肺部康复训练中指导患者掌握有效排痰技能对其肺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分组对比中, C组拔管成功率最高、肺部感染发生率最低、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优于A组、B组, 两项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A组及B组, 且其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最短, 血氧饱和度最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康复运动训练具有较高可行性。
  综上所述, 留置气管套管患者, 落实规范化护理进程中增加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应用价值高, 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天瑜, 常伟伟, 刘彩云, 等.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症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10):132-133.
  [2] 符碧洲, 郭永亮. 佩戴说话瓣膜对气切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5, 28(15):212-213.
  [3] 毛永军. 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若干问题探讨. 浙江大学, 2011.
  [4] Colberg SR, Sigal RJ, Yardley JE, et al.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diabetes: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Care, 2016, 39(11):2065-2079.
  [5] Schraufnagel DE, Blasi F, Kraft M, et al.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policy statement: disparities in respiratory health.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3, 42(4):906-915.
  [6] 高连军, 赵红梅.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研究进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 40(12):938-942.
  [7] De Jesus S, Fitzgeorge L, Unsworth K, et al. Feasibility of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fatigu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t a community-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2017(9):29-39.
  [8] 王志威, 黄怀.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反馈用于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疗效观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6, 22(6):511-514.
  [9] 王晓宁, 尹正录, 王继兵, 等.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7):26-29.
  [10] 杨卿, 徐巍, 唐坎凯, 等.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18(3):414-417.
  [11] 冯军, 王芳, 曹俊杰. 连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1):40-42.
  [收稿日期:2019-1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94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