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丁苯酞加阿替普酶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丁苯酞加阿替普酶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发病3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 每组
  60例。单一组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综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合并使用丁苯酞。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 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Barthel指数(BI)以及脑梗死体积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 d后, 综合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一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14 d后,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综合组(8.37±3.37)、(6.18±2.36)分低于单一组的(9.86±3.14)、(8.14±3.4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5 d后, 两组患者的IL-6、CRP、IL-10、BI指数、脑梗死体积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综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联合使用丁苯酞和阿替普酶进行治疗, 比单独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更佳, 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和脑梗死体积,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丁苯酞;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5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较常发生, 且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 当发病后患者常面临着头疼、眩晕、肢体协调性差、生活质量下降等症状, 情况严重时, 患者还可能直接昏迷或存在意识障碍, 若未及时对病情进行控制、采取合适的治疗对策, 患者会面临着生命危险[1]。所以, 针对此类患者, 需结合其实际病情, 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当前, 面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溶栓治疗, 其中, 阿替普酶在此类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 能够对患者血供情况起到有效的改善, 然而在对于神经功能受损恢复方面尚无明显的作用。但是患者在病情变化期间, 脑内多细胞因子水平会随之发生改变, 需要对其做针对性调整, 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 丁苯酞在这一方面效果较佳。由此, 本次研究以探讨丁苯酞加阿替普酶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为目的, 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发病3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 每组60例。其中, 综合组中男34例, 女26岁;年龄39~65岁, 平均年龄(52.72±4.74)岁;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1~3 h, 平均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1.78±0.45)h。单一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53.46±5.53)岁;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1~3 h, 平均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1.68±0.49)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均<3 h, 有静脉溶栓指征, 无禁忌证, 且在严格控制血压下进行。单一组采取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注册证号S20110052)进行治疗, 注射方法: 0.9 mg/kg
  (最大剂量为 90 mg) 静脉滴注, 其中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 其余90%药物溶100 ml的生理盐水中, 持续静脉滴注1 h。综合组采取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联合阿替普酶的治疗方案。注射方法:阿替普酶与单一组方法一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100 ml/次、时间约1 h, 2次/d, 每次注射间隔时间>6 h, 持续治疗15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 治疗1、7、14 d后, 分别使用NIHSS 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所得评分越低, 则代表治疗效果越佳。②治疗前、治疗15 d后, 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BI指数以及脑梗死体积进行测量, 并对比, 其中炎症因子指标主要包括IL-6、CRP、IL-1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 综合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一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与治疗前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14 d后,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综合组(8.37±3.37)、(6.18±2.36)分低于单一组的(9.86±3.14)、(8.14±3.4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L-6、CRP、IL-10、BI指数、脑梗死体积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 两组患者的IL-6、CRP、IL-10、BI指数、脑梗死体积均较本组治療前改善, 且综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以来, 我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机制十分复杂, 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是血栓引起脑内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导致, 在当前临床治疗时大多采取对症处理和早期溶栓治疗等方案, 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得以恢复, 从而抑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2-4]。不过,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病理机制比较复杂, 常表现为多基因多靶点共同参与, 当缺血脑组织出现再灌注时, 患者机体可能会发生较多应激反应, 如自由基释放、炎症因子受损等, 进而使得其神经细胞损坏, 若是仅采取溶栓治疗, 无法对神经功能恢复起到有效帮助, 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困境, 所以需要结合患者神经元受损的问题, 制定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 而在这一方面丁苯酞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据临床研究显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流障碍而导致脑部出现缺血、缺氧, 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 对于年龄较大的群体而言, 脑血管硬化程度高, 血流速度相对较慢, 更加容易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此次研究显示综合组的NIHSS 评分、炎症因子指标、BI指数以及脑梗死体积改善效果相较于单一组而言都明显更佳, 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阿替普酶在临床中属于常用的静脉溶栓类治疗药品, 能够给纤溶酶原产生直接性刺激, 从而形成更多的纤溶酶。纤溶酶具有讲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使得血栓被有效溶解, 进而改善患者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 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不过,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 可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神经元受到损伤, 而且此种损伤很难恢复, 即使供血恢复至正常之后, 也会存在受损的神经细胞, 而且将会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丁苯酞是由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 丁苯酞能够有效减少低糖、低氧环境下的神经细胞中Ca2+的释放, 从而显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部的微循环, 具有较佳的脑保护和血管重建作用, 并且对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从而使得缺血性脑损伤各个环节实行阻断, 促进神经功能损伤问题得以恢复[5]。此外, 丁苯酞的安全性较强, 对于血管内皮与神经元而言不存在毒性。
  综上所述, 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3 h内使用阿替普酶實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不足的问题, 而丁苯酞能够相应的弥补阿替普酶在扩张血管方面效果较差的不足, 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 综合使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能够实现良好的互补, 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起到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长红, 吴晓宇, 陈长春, 等. 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的比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7(1):12-16.
  [2] 刘晓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3):404-408.
  [3] 陈厚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5):5098-5099.
  [4] 张佩兰, 张辰昊, 陈岩, 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291-296.
  [5] 金东旰, 王安荔, 王志杰, 等. 丁苯酞、ADP受体拮抗剂及他汀三联方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10):1319-1321.
  [收稿日期:2020-0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5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