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标准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另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相比对照组(77.50%),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餐后2 h血糖率、空腹血糖达标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0.00% vs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2;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2(a)-0068-02
脑梗死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指脑部血液出现供血不足或中断,而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缺氧性坏死,为当前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无论是致残率,还是致死率,均较高。若能及时处理脑梗死,可降低致残、致死率[1]。糖尿病(DM)则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独立、严重且常见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采用活血化瘀、降糖、抗血小板等药物来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2]。丁苯酞对脑缺血微循环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還能对线粒体功能提供良好保护,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该文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对所收治该病患者,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就其最终效果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与全国第6次脑血管学术会议所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2010年)[3],且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4];排除合并有严重肾、心功能异常者,另排除药物禁忌证、过敏史及合并活动性出血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58.4±4.5)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最小年龄为49岁,最大为64岁,平均年龄(58.3±4.4)岁;两组上述资料经全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基础治疗,如脱水、降压、抗凝及控血糖等,对照组基于此,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056)治疗,即把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入到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当中,静滴,30 min注完,2次/d;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45021770):静脉注射,2~5 mL/次,1~2次/d;上述药物均持续用药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200 mg/次,空腹服,3次/d,1疗程为14 d,持续用药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糖指标评定临床效果,如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达标,NIHSS减分率≥90%,即痊愈;若患者餐后2h血糖等基本达标,减分率为46%~89%,显著进步;如果各血糖指标基本达标,评分为18%~45%,即进步:如果血糖指标未达标,且评分<18%,即无变化。(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肝功能变化、腹壁青紫等。
空腹血糖:3.3~5.3 mmol/L,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若经测量,血糖值处于该区间内,即为达标。用Contour TS型拜安康血糖仪(美国Bayer HealthCare LLC),对两组手指末梢血糖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2次,均为正常,便为达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比较常用的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当中的各类数据展开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糖指标达标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餐后2 h血糖率、空腹血糖达标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皮肤瘙痒1例,肝功能变化2例,腹壁青紫1例,总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皮肤瘙痒1例,肝功变化1例,牙龈出血1例,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0,P>0.05)。 3 讨论
糖尿病(DM)实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当微血管及大、中血管病发生病变时,可引发残疾或死亡;而对于脑梗死而言,是一种最严重且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有报道指出,DM合并脑梗死在整个DM脑血管病发病率所占比重为88.4%。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当其合并2型糖尿病时,会有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预后较差,有着比较高的病死率。当前,有关DM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了,通常情况下,主要有如下机制:①高血糖能通过脂肪过氧化作用的增高,产生大量自由基,使细胞当中的Ca2+处于超载状态,对线粒体功能造成破坏;此外,还能大量堆积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线粒体,加速神经元死亡。②高血糖能够破坏三磷酸腺苷再生,造成钠泵功能异常,引发细胞内水肿。③高血糖能够对血脑屏障造成破坏,形成大量亚硝酸盐。针对依达拉奉而言,其实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与内皮细胞,对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而且还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但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日渐提升,该药已经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当前需要。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一种,其在治疗脑梗死方面有着突出效果,但持久用药,易引发不良反应,因而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血栓通注射液则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脑血栓的常用药,但该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作用时间短,因而需要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5]。丁苯酞实为一种高效抗缺血药物,其对脑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而且还能调节缺血脑区血流量,抵抗血栓形成,预防血小板聚集,因而在治疗脑梗死、糖尿病方面,有突出效果。由该文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血糖指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采用丁苯酞来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改善其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因而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娜,陆连生,李虹,等.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2):117-120.
[2] 刘畅,李明哲.精细化护理结合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9):1294-1296.
[3] 董瑞,郭胜才,邹杰.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研究[J].浙江实用医学,2017, 22(4):244-246.
[4] 柳志一.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2):197-199.
[5] 王艳茹.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35):84-87.
(收稿日期:2019-11-02)[作者簡介] 陈欣宇(1987-),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病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09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