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胃肠道反应治疗中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的效果。方法 48例经常规抗结核病药物后产生胃肠道反应的氣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醋酸甲地孕酮+多潘立酮片治疗, 研究组患者实施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恶心作呕、大便干结、纳呆、口干咽燥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25±0.63)、(1.35±0.53)、(1.15±0.82)、(1.18±0.49)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2.01±1.00)、(2.00±1.02)、(2.11±1.03)、(2.19±1.1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胃肠道反应治疗中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效果确切, 可改善临床症状, 避免不良反应出现, 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 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胃肠道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66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之一, 是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导致, 结核菌会侵入全身各器官, 以肺脏为主, 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 这一疾病包括很多种类型, 其中气阴两虚型最为常见, 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作呕、大便干结、纳呆、口干咽燥等症状, 另外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气短疲倦、咯血痰、盗汗以及潮热等症状[1, 2]。临床通常采用常规抗结核病药物治疗, 但治疗后患者容易产生胃肠道反应, 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 因此需要予以重视, 对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甲地孕酮作为结核病治疗的常用药物, 其在治疗老年患者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反应上确实有效果, 但单独用药效果一般, 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本次研究分析在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胃肠道反应治疗中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48例经常规抗结核病药物后产生胃肠道反应的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0例;年龄70~82岁, 平均年龄(75.63±3.52)岁。研究组男15例, 女9例;年龄71~83岁, 平均年龄(75.49±3.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符合, 排除因使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醋酸甲地孕酮+多潘立酮片治疗, 选用醋酸甲地孕酮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3712, 规格:160 mg/片)治疗, 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 给药剂量:1片/次, 1次/d。
另外选用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10003, 规格:10 mg/片)治疗, 口服给药, 1片/次, 3次/d, 餐前服用。研究组患者实施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治疗。甲地孕酮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加减沙参麦冬汤的组方如下:太子参20 g、百合20 g、炒扁豆20 g、茯苓15 g、炙甘草15 g、麦冬15 g、天花粉15 g、山海螺15 g、白术15 g、沙参15 g、玉竹15 g、石斛15 g、桑叶12 g, 加减用法:如果伴随潮热症状, 则另外加知母12 g、黄柏12 g、地骨皮12 g;如果伴随盗汗症状, 则另外加牡蛎30 g、浮小麦30 g、糯稻根25 g、麻黄根25 g;如果伴随咯血症状, 则另外加茜根15 g、仙鹤草15 g, 上述组方加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予以评估, 临床症状均消失为显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 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涉及到恶心作呕、大便干结、纳呆、口干咽燥等症状, 均通过5级评分法评估, 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恶心作呕、大便干结、纳呆、口干咽燥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老年结核病患者治疗中, 常规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容易产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用药之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饥不欲食、进食减少等现象, 同时伴随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口干咽燥、胃胀痛、胃脘隐痛等症状, 甚至出现食入则吐情况, 另外患者还伴随神疲乏力、头晕、大便干结等现象。当人体进入老年阶段时, 不仅心理状态会出现一定变化, 同时生理状态也会发生明显改变, 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以及结构等均会出现退行性衰变问题, 脾胃也如此。伴随患者年龄不断增加, 体质也愈加虚弱, 加上药物的影响, 使得脾胃受到严重影响, 引起脾胃升降功能失调, 进而表现出胃肠道反应。这也是导致老年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病治疗中断、不规则的主要影响因素, 使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老年结核病临床上通常采用西药治疗, 以甲地孕酮、多潘立酮等为主, 但效果一般。 对于老年结核病患者来说, 其主要矛盾是脏腑精气衰微, 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胃肠道反应, 以脾胃虚弱为主要表现, 同时伴随肺胃阴虚症状, 属于气阴两虚证。这一类型的老年结核病患者, 通常会出现元气不足、脾胃通病, 同时伴随阴津亏损, 另外还会出现胃阴不足, 进而出现恶心作呕、咽干口燥症状, 患者通常不思饮食[4, 5]。同时, 阴虚津枯使得肠道失润, 同时伴随肺脾气虚使得大肠传导功能受到影响, 进而导致大便秘结症状。因肺虚不足进而出现气短症状;因脾虚不健因此出现疲倦感;因气虚不能卫外, 使得阳陷入阴, 进而出现潮热、盗汗以及自汗症状;因肺虚络损进而出现咯血痰症状。
结核病属于消耗性疾病, 同时也是营养不良相关性疾病之一。中医认为[6], 这一疾病属于肺痨范畴, 病机在于气血虚弱, 使得痨虫侵体, 进而导致疾病, 病性在于本虚。老年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的出现, 不仅会对抗结核病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 而且还会对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影响, 使患者营养不良症状加重, 而这一症状与结核感染存在联系, 影响结核愈合,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中医认为[7], 结核病病理性质为阴虚, 进而造成气阴两虚, 脾胃乃后天之本, 病情恢复需要依靠脾胃运行以及生化, 脾胃内元气是防治结核病的关键, 所以临床治疗应注重健脾益胃。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辨》, 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 这一方剂是肺胃阴虚治疗的有效方式。据现代药理研究指出, 沙参麦冬汤可有效保护人体胃黏膜。相关研究指出[8], 用沙参麦冬汤为大鼠模型灌胃, 结果显示, 其可以有效保护因消炎痛、乙醇导致的胃黏膜损伤, 对胃黏膜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 可以增加胃壁结合黏液量, 使胃黏膜-碳酸氢盐屏障增强, 另外其对胃酸以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可以使攻击因子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减轻。本次研究中, 实施加减沙参麦冬汤加甲地孕酮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 而且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更低,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 可见加减沙参麦冬汤加甲地孕酮治疗的效果更佳。加减沙参麦冬汤加甲地孕酮的应用可增强食欲, 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对疾病治疗有帮助。
综上所述, 在气阴两虚型老年结核病患者胃肠道反应治疗中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甲地孕酮效果确切, 可改善临床症状, 避免不良反应出现, 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露, 曾慧频, 钟艳华, 等. 穴位艾灸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研究. 内科, 2015, 10(1):28-30.
[2] 黄丽, 刘晓慧, 罗圣平, 等. 1例抗结核药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西北药学杂志, 2016, 31(6):632-634.
[3] 朱敏, 陈园园, 鲍志坚. 含莫西沙星及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对菌阳肺结核初治的效果分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9, 46(2):107-111.
[4] 乔贵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医药前沿, 2015(7):243-244.
[5] 张琦. 结核丸联合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 2016, 37(4):434-435.
[6] 陳羽, 刘映, 王静, 等. 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2079-2081.
[7] 王利萍. 226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分析. 饮食保健, 2017, 4(3):240-241.
[8] 王飞, 陈彬, 周琳, 等.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 35(2):83-87.
[收稿日期:2020-0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7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