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清维生素D与Hp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为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300名20~60岁到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尿素14C呼吸实验法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比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与阴性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血清维生素D正常者与偏低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差异。 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 35.33%;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9,P<0.05);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偏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9,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较大的联系。
  [关键词] 血清维生素D;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 R3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6(c)-0044-03
  Discussion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Vitamin D and Hp Infection
  ZHOU Wen-yan1, SONG Hong2
  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uj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00 China; 2.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 Quj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vitamin D level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 pylori.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30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ho were 20 to 60 years old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Qujing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urea 14C breath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serum vitamin D levels,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in serum vitamin D levels between H. pylori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in H. pylori infection between normal and low serum vitamin D patients.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ached 35.33%; the serum vitamin D level of H. pylori positive pers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on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769, P<0.05);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helix of normal vitamin D level infection rate of Bacillu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on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349, P<0.05). Conclusion Serum vitamin D level may be greatly related to H. pylori.
  [Key words] Serum vitamin 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幽門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也称幽门螺旋杆菌,简称为Hp,是一种可定植于人体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人类所知的唯一生存于人体胃部的微生物[1]。目前,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在全球范围内和我国感染率都达到了50%以上,成为导致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元凶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研究认为,细胞和组织水平Hp感染可导致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上调,大剂量维生素D可有效防治野生型C57BL/6J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减轻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3]。随着研究深入,维生素D缺乏与皮肤软组织、细菌性阴道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的联系也相继得到证实。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仍有待研究[4]。为此,该文对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的300名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及其维生素D水平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以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到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0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7名,女性143名,平均(46.37±12.49)岁。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2~65岁之间;②知情同意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正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的;②其他不宜纳入研究的。
  1.2  方法
  1.2.1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检查  采用尿素14C呼吸实验法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5]。具体步骤:①早上空腹漱口后用20 mL凉开水冲服1粒14 C尿素胶囊;②静坐20 min;③用二氧化碳集气瓶集气;④加入稀释闪烁液用HUBT-01液闪式Hp检测仪进行检测;⑤测定结果低于100 dpm/mmol二氧化碳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反之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
  1.2.2  血清维生素D水平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含量[6]。具体方法:早上空腹采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1,25-(OH)2D3含量,>30 ng/mL表示体检者的血清1,25-(OH)2D3处于正常水平,≤30  ng/mL则表示体检者的血清1,25-(OH)2D3处于较低水平。
  1.3  统计方法
  试验原始数据首先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然后用SAS 9.1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計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体检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
  对比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体检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参与该次研究的300名健康体检者中,有106名尿素14C呼吸实验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35.33%。阳性组体检者血清维生素D显著低于阴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对比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参与研究的300名健康体检者中,有117名血清维生素D含量处于正常水平,183名含量偏低;血清维生素正常组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血清维生素D降低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可通过粪-口、口-口及胃镜检查等途径进行传播,成为全球范围内感染率非常高的一种传染病,感染率高达50%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后,能够水解释放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氨,从而导致人胃出现炎症和其他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而幽门螺杆菌在氨云的保护下,可免遭胃蛋白酶和胃酸分解杀死。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导致胃食管返流(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外,可能还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一定联系[7]。对于幽门螺杆菌进行防治和研究离不开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目前,临床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较多,即可选用13C-UBT、14C-UBT、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和抗体检测等非侵入式检测方法,也可选用细胞培养、组织学检查等侵入性检查方法[8]。每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检查结果的实际需要,可选用相应方法进行检查。该研究得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5.33%,较文献资料报道的低,这可能与受检对象的年龄阶段、家庭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检验的方法有一定关系。
  临床上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方案,一线方案有三联方案、序贯治疗方案、新铋剂四联方案、混合治疗方案、伴同治疗方案等,二联方案有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和铋制剂四联方案等,三联方案是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下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临床上,若一线方案治疗效果不好,则替换掉一线方案中至少一种抗生素,采用二线方案进行治疗,若二线治疗方案仍然失败,则需要进行细胞培养药敏实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目前,中国成人中常用标准三联疗法、序贯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优化三联方案、新铋制剂四联方案等5种一线方法进行治疗。然而,在抗生素大量使用的社会背景下,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现有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可能会不断下降。同时,抗生素的使用也导致了诸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过敏性反应、特异质反应等临床不良反应,导致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能继续,影响抗感染疗效。因此,基于抗生素耐药数据、患者既往抗生素使用史、药敏实验等个性化的根除方案及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新型方案,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发展趋势。
  维生素D作为一种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以激素载体的方式,广泛参与人体钙调节、磷代谢、细胞生长发育调节剂免疫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其有活性的1,25(OH)2D3可通过自身合成和食物摄入的方式获得。维生素D可与维生素D3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形成复合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区,活化抗微生物反应,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维生素D缺乏,导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辅助细胞百分比下降,进而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就加大。刘毅毅等[9]以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维生素D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大剂量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鼠经典抑癌因子的表达,而降低胃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降低感染引起的相关炎症的作用。尹燕楠等[10]以28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补充维生素D对标准三联或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增益情况,结果显示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提高根除率。以上这些研究,均认为维生素D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提示维生素D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联系。   该研究发现,在参与该次研究的300名健康体检者中,有106例尿素14C呼吸实验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35.33%,幽门螺杆菌阳性组体检者的血清维生素D显著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参与研究的300名健康体检者中,有117名血清维生素D含量处于正常水平,183名含量偏低,血清维生素正常组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血清维生素D降低组体检者(P<0.05)。这些结果均指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偏低,可能会导致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增大,这与刘毅毅等[9]和尹燕楠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安娜等[11]探讨维生素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维生素水平没有太大的关联,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的维生素D水平(中位数为20.05 ng/mL)与阴性组(中位数为20.97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没有太大的关联,这与该研究所得结果存在较大出入。分析原因,这可能与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4岁以下未成年人,而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60岁的成年人有关。
  综上所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相反,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导致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加大。
  [参考文献]
  [1]  郭颖,裴冬梅.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相关关系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9):34-37.
  [2]  查郁妍,赵国厚,锐利, 等.慢阻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101-103.
  [3]  连大卫,扶丽君,许艺飞,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慢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7,27(7):6-12.
  [4]  冯波,王琦,武希润,等.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抗胃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2016,6(4):247-250.
  [5]  黄建民.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2):1481-1482.
  [6]  赵瑞斌,吴小红,李贻海.幽门螺杆菌四种检测方法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31):97-99.
  [7]  李雨濛,马军,段芳龄.ACG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6):601-624.
  [8]  李艳平,张元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16):85-86.
  [9]  刘毅毅,李蕾,吉秀芹,等.维生素D防治慢性胃炎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1):2781-2786.
  [10]  尹燕楠,刘毅毅.补充维生素D、钙剂对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影响的观察[J].智慧健康,2018,4(22):91-93.
  [11]  安娜,劉运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429-2431.
  (收稿日期:2020-03-21)
  [作者简介] 周文艳(1978-),女,云南陆良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疾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72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