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秀芳 冯春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提高围生保健的质量。 方法 选取初次到门诊产前检查的64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只给予孕妇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孕妇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分析。 结果 孕妇焦虑、抑郁高于国内常模(P < 0.01)。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及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孕妇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度过孕产期。
[关键词] 孕妇;焦虑;抑郁;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16-02
The assess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
XU Xiufang FENG Chunm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the Central Hospital Taia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nxiety,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perinatal care. Methods Sixty four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of the initial prenatal clini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care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routine care and systematic care interventions were given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AS and S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P < 0.01). The scores of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ctor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the mood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reduce dystocia rate.
[Key words] Pregnant woman; Anxiety; Depression; Influence factor; Nursing intervention
妇女妊娠、分娩带来的应激反应,往往造成孕妇出现一些精神心理变化。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孕妇的社会及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焦虑和抑郁是妊娠期妇女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焦虑、抑郁是唯一能够对妊娠并发症有预示作用的因素,从而不利于良好妊娠结局的获得[1]。因此本研究对孕期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相关因素,探讨实施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症状,以促进正常分娩和保障母婴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来门诊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为对象,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严重内科疾病,排除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定时在门诊产前检查,孕妇年龄21~33岁,孕周18~36周。依据上述标准入组的64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孕妇学校常规护理,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孕妇学校常规护理基础上,还接受系统、规范化的个体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热情接待孕妇,帮助安排就诊,主动介绍门诊产检的医师,取得孕妇的信任。②加强孕妇学校教育,讲授妊娠、分娩相关知识,介绍妊娠过程的放松技术与配合以及科学育儿等知识,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育观。③向孕妇说明按时产检的重要性,做好妊娠期营养、饮食、睡眠健康指导,及时筛查高危孕妇,积极治疗产前并发症。④通过讲座、个别座谈等方式对孕妇家属进行教育,以获得积极的配合。引导孕妇及家属正确对待孕期出现的不适,尤其当孕妇表现焦虑、烦躁、抑郁时要表示充分理解,并给与安慰与指导。⑤树立孕妇信心,加强孕妇对积极应对方式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和应激能力。⑥开展心理保健知识专题讲座,提供个体化心理咨询与指导,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
1.2.1 评定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在无干扰情况下进行测评,SAS和SDS均包含20个项目,按照4级评分,SAS中国常模标准总分50分,50分以上存在焦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3];SDS中国常模标准总分53分,53分以上存在抑郁,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于37周前收回问卷进行量表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通过测查,结果显示:两组SAS、SDS分值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1。
2.2 两组孕妇经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通过测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孕妇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孕妇焦虑、抑郁发生及影响因素
妊娠虽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也是一项重大的生活事件和创伤性过程,致使孕妇产生重大的应激反应,从而造成孕妇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4]。目前孕妇多为初产妇,对孕期出现的生理变化没有足够认识,缺乏生育经验及指导,担忧胎儿营养不良、胎儿性别、担忧分娩疼痛、妊娠和分娩中孕妇与婴儿的安全、对医护人员照顾及家庭支持缺乏信心等,易使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我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孕产妇在围生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影响分娩及母婴的身心健康[5]。本组资料显示,两组孕妇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高于常模值(P < 0.01),表示孕妇群体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3.2 孕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期和高水平的焦虑、抑郁与某些妊娠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焦虑、抑郁与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症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有资料显示,有明显产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孕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比率是无焦虑、抑郁情绪的6倍[6]。孕期对母亲的健康及婴儿的发育都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重视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对孕妇的负面影响,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必要的,对提高孕产妇及胎婴儿健康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3.3 护理对策
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加强孕期教育,使孕妇认识到妊娠只是一个生理过程,而不是疾病,减轻心理负担,正确对待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问题,反复宣教使孕妇重视孕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意义、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以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护之目的[7]。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给予重点关注,给予帮助、劝告与指导,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根据孕妇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等不同心理需求开展个体化、互动式的心理疏导与护理对策,帮助孕妇在认知、情绪、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以应对孕期不适。加强护患间沟通,注意语言交流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家庭成员关心体贴孕妇,协助孕妇调整心理适应和应对不良情绪的发生,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增强孕妇自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度过妊娠期。
4 小结
孕妇在妊娠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倾向,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孕妇SAS、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孕妇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围产保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元娥,朱谦.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住院孕产妇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0):4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41.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0,135-137,194-195.
[4]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
[5] 谷香珍,薛慧英.孕妇情绪障碍对分娩及产后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0-182.
[6] 李淑玉,王桂芬.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2,8(11):807-808.
[7] 卢爱金,王新萍.围生期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703-704.
(收稿日期:2011-1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5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