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彩玲 徐志宏
关键词 偏瘫 康复 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护理工作在脑卒中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其中,健康教育能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对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49例脑卒中患者的身心特点制定了有目的教育及康复训练计划并给予实施,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患者掌握了有关疾病知识及康复训练要领,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对偏瘫的认识水平,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共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4~71岁,平均58岁;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19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0天。
方法:①计划性教育:将有共同性护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有计划地集体教育,把疾病的有关知识讲给患者及家属,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及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②示范性教育:针对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的限制,健康知识的缺乏,护理技巧掌握的深浅度,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和纠正,如肢体康复锻炼的方法,早期由护士给予被动活动,逐渐教给患者做主动运动,加强翻身拍背,按摩受压处皮肤。③随机性教育:护士在给患者做治疗、检查、护理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给患者及家属随机性解释。
护 理
入院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不同,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疾病的病因,瘫痪的发生、发展及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目的,并详细介绍康复计划过程。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室环境、主管护士、主治医生、床头呼叫器的使用、贵重物品的保存、床头卡标志、请假探视制度等,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1]。
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温度一般在25℃,室内空气1次/日消毒,并减少家属探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患者体位:将瘫痪肢体放置与挛缩倾向相反的功能位置,以防肢体挛缩、畸形,并用沙袋、枕头等工具维持合适体位。
动作示范:在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功能训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患者能很直观的体验每一动作,同时要培训家属掌握训练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康复治疗大多周期长,需要耐心、细心、短期内难以见效,致使家属往往缺乏耐心不能坚持。在康复训练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目的,认识到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或违反训练要求,否则会造成二次损伤。脑卒中患者因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不少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同表现的心理障碍,向患者耐心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让患者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段。和患者共同制定一套个体的、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悲观情绪,加上家属和社会的支持,还可以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以身说法”,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康复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这对康复训练起到积极作用[2]。
急性期康复:①肢体功能位摆放:在偏瘫恢复过程中,患者迟早会出现肌张力增高和肢体痉挛,从而限制患者的主动运动,在急性期注意床上正确体位会预防或减轻这种痉挛模式的发展及防止压疮的发生[3]。仰卧位时,在患者肩胛下,骨盆下垫高2~3cm,以使肩胛和骨盆前伸,防止肩胛回缩和髋外旋,上肢各关节伸展位和下肢关节的屈曲位。健侧卧位时,健侧肢体在舒适体位即可,患侧下肢用枕头支撑以保持髋、膝关节微曲,踝关节于中间位,患侧上肢应保持肩关节前伸90°左右和各关节伸展位。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体位,此体位是对患侧很好的感觉刺激,头于舒适的体位,躯干稍向下仰,腰背部放枕头支撑以确保患侧肩胛前伸,肩关节屈曲80°~100°,肘伸展,前臂旋后;患侧下肢可置曲髋,屈膝和背曲,外翻踝的肢体,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体上,下肢在舒适体位。②肢体按摩: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4]。按摩要轻柔、缓慢和有节律的进行,不使用强刺激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的给予按摩和揉捏。③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卧床期的被动活动可帮助保持患者的运动感觉,保持肌肉和软组织的弹性,从而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完整,预防关节粘连和挛缩的产生。一般从近关节开始,从近至远依次各个关节进行,每个关节均要全方位、全范围、平滑而有节律的进行,一般每天2~3次即可。同时注意手法不宜粗暴,对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过度牵张,以免造成关节脱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恢复早期康复:①床上训练:床上训练应尽早开始,根据患者体力可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早期诱发肢体的主动性的活动,采用夹腿、摆髋、桥式运动、翻身起坐等活动训练提高躯干肌、腰背肌、臀肌。其中桥式运动是偏瘫患者卧床期间长用的一种方法,患者仰卧,双上肢放在身体的两侧,治疗者帮助患者将双髋关节、双膝关节屈曲,双足平放在床上,将臀部主动抬起使骨盆保持水平。②座位及座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防止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及全身脏器功能低下。先从半坐位30°~45°开始,以后逐渐加大角度至80°,时间有5、10分钟到30分钟,若患者持续到30分钟时就要训练坐位的耐力[5]。然后从仰卧位到床边做起,最后坐到椅子或轮椅上,接着进行坐位平衡训练。锻炼前后观察患者反应,注意有无直立性低血压,当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24kPa时立即停止训练使患者仰卧,同时注意安全,护士应自始至终站在患侧。
恢复期康复:①站立训练:在完成坐位平衡即可进入站立训练。站立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负重能力,为正常行走奠定基础。此期加强屈膝、踝背屈及膝稳定性控制,患腹负重训练,在起立过程中髋关节的伸展一定先于膝关节的伸展,这样可避免膝过伸的产生。可采取患腿站立健腿向前、向后迈步;患腿站立,健腿踏台阶及骨盆前、后倾等的练习。②行走能力训练:行走能力训练是综合运用卧位,站立时已获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的过程。下肢肌力达2级可作步行训练指导,步行时髋关节起主动作用,行走时促进髋关节伸展和重心转移,帮助屈膝促进行走,每次训练都应耐心指导或协助患者完成每一个动作,认真纠正患者的不良姿势。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偏瘫患者康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患者性别、职业、兴趣、爱好选择训练项目[6],指导患者进行手的灵活性、协调性,运用正确的姿势学习穿脱衣服、做手工、画画等逐步学会用勺、筷,以促进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出院指导:出院时对家属及患者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教育,主要告诉他们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不能随意更改训练计划,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恢复情况修定训练计划,纠正不良姿势,同时提醒他们按时服药,讲解药物剂量、用法、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监测血压,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注意低糖、低脂、低盐。
结 果
开展健康教育后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60%。基本掌握理解了康复训练的方法。
讨 论
通过对偏瘫患者的心理、功能训练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偏瘫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及其坚持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增强了患者的信心,主动配合训练,使家属掌握了基本训练技巧,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减少康复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桂英,叶宝霞,陈洪波,等.健康教育在病房护理中的实施[J].医院管理杂志,2004,2(9):72.
2 夏卫民,胡艳秋.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3,11(28):3842-3843.
3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
4 黄永禧,王永华.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0.
5 王艳红,郭红丽,贾志阳.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8):75.
6 于淑贞,李翠化.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1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27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