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孟丽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58.8%);患者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口腔定植菌下移、侵入性操作、医护人员手的交叉感染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重症监护人员及环境的管理,规范洗手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加强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管理等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重症监护;肺部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均较危重,此时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的频率较高,又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因此,如何防范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项艰巨的护理任务。笔者对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肺部感染的86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防范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重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1~79岁,平均64.8岁,年龄≥60岁57例,占66.3%;有吸烟史者49例,占56.9%;气管切开32例,占37.2%;气管插管30例,占34.9%,机械通气31例,占36.0%;留置胃管39例,占45.3%;住院天数7~62天,平均23天。86例患者均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时间为7~62天。86例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1.2标本采集方法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使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从气管内采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未建立人工气道者,清晨留取痰标本,先协助患者清水漱口,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立即送细菌培养。
  1.3统计学方法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相对数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86例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7株(58.8%),包括大肠杆菌15株(15.5%),鲍曼不动杆菌9株(9.3%),铜绿假单胞菌20株(20.6%),变形杆菌13株(13.4%);革兰氏阳性球菌27株(27.8%),包括溶血性链球菌10株(10.3%),表皮葡萄球菌9株(9.3%),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8.2%);真菌13株(13.4%)。
  3.讨论
  3.1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3.1.1患者的自身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组织器官功能老化,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肺泡弹性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而且重症监护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基础疾病,尤其是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及长期吸烟者感染机会增高[1]。本研究资料≥60岁者占66.3%,有吸烟史者占56.9%,表明年龄与吸烟史均是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3.1.2病室空气污染 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抢救设备及仪器多,人员走动多,医护人员皮肤及口咽部细菌移植多,而多数重症患者需要气管内吸痰,飞沫容易四处传播,造成病室空气经常处于污染状态。
  3.1.3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 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50%~70%的健康人在睡眠时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2],如昏迷患者或行气管切开术时更易发生。
  3.1.4各种侵入性操作
  3.1.4.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后,支气管与外环境直接沟通,失去了下呼吸道对病原体的过滤和保护作用,细菌随口腔分泌物由导管周围经声门下漏进入下呼吸道,增加气道细菌繁殖和感染的机会,加之吸痰等操作污染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本研究资料气管切开37.2%;气管插管34.9%,机械通气36.0%。
  3.1.4.2器械污染 重症监护患者多数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经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机的湿化器、雾化器和气路管道的细菌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管道内细菌通过气溶胶、冷凝水、分泌物可再次进入下呼吸道接种定植,加上无菌操作不严,吸痰操作不当,造成支气管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3.2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3.2.1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人员管理 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时衣帽整齐,戴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限制人员流动,严格探视制度,控制探视时间及人次,避免交叉感染。
  3.2.2加强病室环境和物品管理 病室每日进行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4℃,湿度50%~60%,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小时。有条件可安装层流空气净化装置。病房地面及桌面每日用0.5%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或擦拭2次/d以上。非感染患者与感染患者应分病室,尤其是气管切开的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每周2次对病室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
  3.2.3切断交叉感染传播途径 规范科学洗手七步法,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护理每位患者前后,同一患者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时均要洗手。洗手后不得用公用毛巾擦手,更不可用在隔离衣上擦手,以免发生再次污染。有条件了配备脚踏式和肘式开关及感应水龙头,红外线干手机。经常对护理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保证合格率为100%。
  综上所述,患者的自身因素、病房空气污染、口腔定植菌下移、各种侵入性操作、医护人员手的交叉感染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均是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而加强重症监护人员及环境的管理,规范吸收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加强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管理等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保云.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3):1108.
  [2]于子旭,王书会,邓钰,等.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2(21):40-42.
  [3]刁桂芹,蒋春玲.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析及护理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8,24(3):304-3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