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4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凤荣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经微创吸除引流及护理。 方法 笔者对我院近年来4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经CT导向下穿刺吸除血肿治疗与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42例中恢复良好的30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8例。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经CT导向下穿刺吸除血肿(微创治疗)引流治疗,配合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37-01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在外科治疗手段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外科治疗多以开颅清除血肿为主,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CT导向下穿刺吸除血肿(微创治疗)创伤小、操作简便而安全,目前已被广泛采用[1]。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共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4-72岁,平均56.5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
  1.2 出血部位 壳核34例,皮层5例,丘脑2例。其中有1例破入脑室。
  1.3 意识状态分级 二级8例,三级20例,四级10例,五级4例。
  1.4 出血量 10-50ml29例,50mL以上13例,最大血肿量105mI。
  2 方法与结果
  42例病人均在早期行CT导向下血肿腔穿刺吸除置硅胶管引流。50mI以下均一次吸除;50mI以上分两次吸除,两次间隔时间约24小时;其间灌注尿激酶血肿腔引流。对破入脑室者,常规行患侧脑室引流。术后常规抗炎、止血、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治疗。42例病人中恢复良好30例(71.4%)、中残2例(4.8%)、重残2例(4.8%)、死亡8例(19%)。
  3 护 理
  3.1 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 术后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应用降压药和脱水剂,并让病人采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颅内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变化,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再出血的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高热病人,除应用解热药物外,还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帽、温水擦浴及酒精擦浴等。
  3.3 观察脑室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脱落、扭曲、阻塞,注意观察引流量、颜色及性质变化,并做好记录。注意头部辅料是否干燥,如有渗湿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3.4 注意液体及营养的补充 给药速度不宜过快,液体不宜过多,以免增加颅内压及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足够热量。
  3.5 康复指导 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进行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做好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工作,树立信心,增强体质,按时服药,控制血压,早日康复。
  4 讨 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2]。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3]。
  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病中占约1/3,但其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的首位,非手术治疗死亡率仍高达40-70%,故寻找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极为重要。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治和减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CT导向下血肿穿刺吸除引流,其优点在于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而安全等,可广泛推广采用。我们体会到,术后保持血压的稳定,控制颅内压增高,减少因颅内压增高所致继发性损伤尤为重要。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补充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语言、肢体等神经功能的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刘兵,张本,唐新,等.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70-2073.
  [2] 潘巧玲,吴建华,冯常森,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0):3520-3522.
  [3] 任艳军,李秀央,张扬,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0,18(11):159-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646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