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系统分析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系列问题。比如,产教融合层次浅,对人才需求定位模糊,缺乏对教师有效的培训,在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逐渐显现的资源配置中愈发突出的市场的作用,等等。就高等院校应当如何改进产教融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74—02
  面对人才迫切需求的新市场,作为为国家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也必须作出相应的部署,以达到更好契合经济新常态要求的目的,满足当前经济发展日趋“服务化”的时代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积极满足国家要求,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进行相应培养,从供给侧出发,与市场各产业需求侧更加契合。
  一、产教融合问题分析
  (一)产教融合流于表面
  现阶段,许多职业高校对本地区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认识模糊,许多院校当前的产教融合模式依旧停留在企业配合院校层面,除了单纯的人力资源合作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资本与技术层次的合作,更不用说立足于企业来培养与岗位需要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致使产教融合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二)人才需求定位不清晰
  人才培养仍禁锢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职业教育不能及时、良好地契合与适应当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传授的部分基础知识、实践性研究与实际生产、生活,与地方产业契合度偏低,授课内容禁锢于教材版本,脱离了地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要花很长的时间磨合,很多技能要重新学习,无法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许多教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文凭很高,科研能力很强,却长期不出校门,与社会脱节,实际操作能力弱,实践经验匮乏,知识体系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也仅限于理论知识与应用。这样的教师本身就难以凭教育教学经验脱离课本进入到企业,难以培育出市场需要的人才,难以将应用中的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学到的都是“知识点”而不是“经验值”,导致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或者学生出了学校知识、技能都要重新学,甚至直到犯了错,才知道自己已经学过却因不会应用而犯错。
  (三)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
  现在,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基本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其中不少学校、教师积极举办、参加各类国家培训基地的讲座,许多院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院校也会派出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但大多也只是临时性的,阶段性的,流于表面,即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将教师派到企业临时培训学习一段时间,在表面上与企业有一定的接触,实际并没有足够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与合作,院校与企业缺乏共同的愿景,许多培训仍然停留在职业基本道德、程序知识、企业理念等层面上,许多企业会以不愿意将那些商业机密透露给教师为由,拒绝派遣教师深入基层学习。
  二、产教融合的相关建议
  (一)深化产教融合层次
  努力实现校企资源共同,推行产教融合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校企合作,是解决产教浅表层次融合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企业与院校相互交融,企业职工教中学,学校学生学中做,培育目标明确。学校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中学习,阶段性脱离学校,从基层逐步做起,变成企业中的一名员工,用实际的切身体验,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时代最新动态、前沿技术操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深入企业学习,更好地了解企业所需,顶岗实习教师将更容易针对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运用其本身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运营深入的把握,对学生的工作岗位和性质更加熟悉,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之中,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更加“接地气”,让所教授的知识能够“用得上”。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上课、学习,而是不能从课堂中听到实实在在的“用处”,有时候,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得十分精彩,但学生听完就忘,并不知道将来何种情况下用得到,而教师也未深入思考将知识应用问题。教师在企业中实践,将会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对企业、对知识有了更深的领悟,即便实习完毕回到院校,授课时可以将在企业中的所见所闻融入知识点案例,为学生将来工作中的实习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减少学生知识学习、使用时的迷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未来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少走弯路。
  (二)真正的校企一体化
  为了避免企业对院校有芥蒂和隔 阂而不敢用心培训院校教师,院校与企业可以实施进一步合作,从单纯的人力资源合作,无资本、技术合作,到真正的校企合作,建立一个集产学研一体的开放性、深层次实体合作,将具备雄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具备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厂师傅放在一起,真正地做到把企业生产过程搬到课堂上,二者优势互补,互教互助,让教师们在把握行业新动向的同时,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对企业也将有相當大的裨益。
  1.企业师傅进学校
  校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去企业学习,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对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讲解。企业员工有经验,高校教师有理论,强强联合,共同授课,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员工把企业经验带入学校,教师把知识理论带入企业,学生受到鼓励也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把理论应用进实际操作中。
  2.毕业生回校反哺
  邀请在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演讲、授课,传授经验,毕业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更加无障碍;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知识实践结合的经验,更有可信度。有时候,教师和学生,甚至是企业员工与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但毕业生刚刚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更能深入地把握学生的心理以及需求,更好地解决学弟、学妹们的迷茫,通过自身总结与自身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分享经验,帮助学习学妹们避过弯路,同时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所得,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
  三、结语
  当前,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不应落后,以免造成一腿粗一腿细。职业教育应用型转变,必须加以重视。高校本身以及人才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主角,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锻炼自身,居安思危,培养出适应新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诸多条件下的产物,是经验与智慧的捷径,职业教育深思与实践的选择,愿我国经济与教育能齐头并进,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朱丽夏.应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J].高校教育管理,2014(6):8.
  [2]贾德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3.
  [3]张俊生,朱德泉.公平与秩序: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33):5-7.
  [4]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支付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2.
  [5]谢茂康,陈盛彬.职业教育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2016(6):37-40.
  责任编辑:于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0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