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等生“挫折教育”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 案例背景与概述
小优(化名),女,汉族,浙江人,英语(师范)专业大三学生,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年级前茅,各方面表现优秀,是师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优等生”。该生在大二时被推荐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交流学习一學年。在上外交流学习的第三个月,学院收到了来自上外的加密邮件,简述了该生近期心理状态不佳,希望学院在保密的情况下密切关注该生心理问题。经多方了解,该生在上外交流期间多次感受到自己从“优等生”沦落为“后进生”,学习压力大,自我要求高,从而引发了焦虑情绪,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作息。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对该生开展了一系列“挫折教育”,成效明显。目前该生已返校,学习目标明确,心态平和稳定,顺利通过了发展对象的综合考核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并立志考研。
二、案情分析与处理
(一)案例背景
小优(化名),女,汉族,浙江人,英语(师范)专业大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位列年级前茅,并且各方面表现优秀,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该生在大二时被推荐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交流学习一学年(当年全院仅2个推荐名额)。
※ 11月12日,该生所在的上外交流学习班级的班长通过微信联系了上外负责交流生工作的辅导员曹某,反映小优最近状态不是特别好,想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该班长也表示小优不愿意让第三个人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希望辅导员曹某保密。
※ 11月13日,上外辅导员曹某与该校心理中心负责人取得联系,心理中心负责老师叮嘱曹某,由于该生希望心理咨询信息保密,应该处于比较敏感的阶段,因此建议保密,以免刺激到小优。曹某向心理中心负责人了解了交流生心理咨询预约流程,并通过班长转告给小优。
※ 11月14日,上外心理中心负责老师联系辅导员曹某,根据小优发给心理中心的预约邮件,初步评估小优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心理中心负责老师表示“在尽力安排其咨询,希望在保密的情况下密切关注”。由于外校交流进修生在理论上不属于该校心理咨询范围,但心理中心会从人文关怀角度予以协助,并告知学校一定通知小优原学校在保密的情况下密切关注其心理问题。
※ 11月17日,上外教务处向我校教务处发送了一份题为《关于小优的情况说明》的邮件,我校教务处负责交流生选拔管理工作的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学院辅导员,希望学院能以妥当的方式方法密切关注小优在上外交流学习的情况。
※ 11月17日,辅导员通过QQ联系了与小优同批选赴上外交流学习的小秀(化名,与小优不同班),在关心了解该生在上外交流学习的近况的同时,侧面打听了小优的各方面情况。据小秀介绍,小优在之前班级的内部专业小测试中成绩不是很理想,马上面临期中考试,复习压力较大,最近与小秀的交流沟通次数也骤减了。
※ 11月17日,辅导员给小优QQ和微信留言。留言内容主要表达了辅导员对在外交流生的日常关怀。
※ 11月18日,小优回复了辅导员的留言。主要表达了该生对学院老师的关心备至表示感谢。辅导员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回复,虽然身处异地,但学校对在外交流生的关心关怀永不断线,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随时与辅导员联系寻求帮助。
※ 11月19日,小优主动给辅导员QQ留言,表露出自己在上外学习情况不尽人意,专业测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优等生”,但现在已掉队到“后进生”行列,内心深受打击,有时候心态不佳会出现失眠现象,上课也听不进去,缺失学习动力。辅导员引导该生学校提供其在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不一定必须以排名前列的成绩回报母校,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这一次磨砺与锻炼。也希望该生与另一名交流生小秀保持联系,在上外相互照应,互帮互助。同时,欢迎该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与在校生分享上外的所见所闻或所学所获,充分共享优质资源,互学互促。
※ 11月19日,辅导员与小优家长取得联系。一方面让家长了解该生在校、在上外期间的表现,另一方面希望家长能够给予该生更多的关心关怀,引导该生调整好心态,正视在上外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事实,通过家校联动,帮助小优尽快度过“低谷期”。
※ 11月19日,辅导员与校教务处负责交流生选拔管理工作的老师联系,反馈了解到的小优在上外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表示会持续关注该生。并希望校教务处与上外保持联系,恳请上外对该生加强关注,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信息互通有无。
※ 11月—12月,辅导员通过网络平台,给小优发送分享一些缓解学习压力、调整情绪的心灵鸡汤帖子。
※ 12月20日,辅导员与小优进行电话联系,询问交流学习情况,该生表示已适应上外学习生活,学习成绩趋于平稳,学习压力也已得到缓解。
※ 1月—6月,辅导员与小优保持密切联系,该生也会时常分享在上外遇到的奇闻趣事,可以感受到该生情绪平稳,学习生活状况良好。
※ 9月,小优结束上外交流学习,回校报到时主动找辅导员谈心。该生表示自己已确立了考研目标(目标院校为上外),但对备考复习和专业选择有困惑。辅导员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为该生分析各种利弊,供该生作参考。
※ 11月,小优通过发展对象考核答辩,被吸收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党员面对面”活动中,该生与在校生分享了在上外交流学习的经历与收获,包括如何度过“低谷期”和如何正视“挫折教育”。
※ 目前,小优正全力以赴备战考研。
(二)问题的关键点
1.学生小优从小到大是公认的“优等生”,但在上外交流期间学习成绩下滑至“后进生”行列,学习压力大,心理状态不佳,出现焦虑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作息,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类事件。
2.该生的情况已引起上外的重视与关注。
3.该生想寻求心理中心的帮助。
(三)解决思路 1.从心出发,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化解心结。
辅导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开导该生解开“优等生”禁锢,学会接纳和承认“优等生”也有不优秀的时候,好好把握交流学习的契机,把交流学习视作人生成长阶段的一次历练。
2.对症下药,舒缓学生焦虑心理,寻找出路。
辅导员在赢得学生信任之后,深入了解学生的焦虑心理产生动因,引导该生敞开心扉,摆正“优等生”的正确心态,帮助该生分析现状,寻找出路。
3.家校联动,校校互通,做好学生动态跟踪。
辅导员及时将该生情况与家长、学院领导进行汇报报备,同时与交流院校做好信息互通,协同家长的力量与交流院校的力量,共同关心关注该生的成长,帮扶该生尽快走出学习生活“低谷期”。
4.以点带面,完善其他“优等生”的“挫折教育”机制,以及其他交流生的关怀机制。
辅导员将此案例作为学生工作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入研判,加强对其他“优等生”、“交流生”思想动态的关注力度与深度,不断健全完善“挫折教育”机制与关怀机制,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实施办法
1. 与该生的好友、家长多方了解在上外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向学校和学院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相关情况。
2. 与该生建立信任关系,全方位关心关怀该生在上外的学习生活情况。
3.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开导该生解开“优等生”禁锢,学会接受学习成绩下滑等现实。
4. 与该生保持密切联系,发送分享心灵鸡汤,引导该生尽快走出学业、心理“低谷期”。
5. 该生结束交流学习任务顺利返校后,与该生进行深入交谈,进一步明确未来规划,为该生答疑解惑,并为其搭建平台与在校生分享所学所思所获,让该生感受到“优等生”的价值与作用。
6. 辅导员全面掌握其他“优等生”、“交流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加强重点对象的关注力度,健全完善“挫折教育”与关怀机制。
三、 案例反思与启示
(一)效果评估
通过对“优等生”开展“挫折教育”,引导“优等生”走出“低谷期”,学会接纳“不优秀”的时刻,同时帮助其重拾自信,重燃学习热情,明晰未来之路。
在本案例发生之后,学院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挫折教育”机制与人文关怀机制,增强了辅导员分层次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动态的意识。下一阶段,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其他在校生的“挫折教育”指导工作,同时对其他在外交流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排摸。
(二)经验启示
1.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挫折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2.应进一步分析掌握新生入学始业教育与心理普测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3.应进一步加强分层分类学生的关注,尤其不要忽略“优等生”。
4.应进一步加强交流生的全方位关注,在外出交流学习前对交流生进行临行教育,交流期间与交流生保持密切联系,让其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与关爱。
5.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师生輿情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动态。
6.应进一步优化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
7.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抗压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学校心理中心、身心健康课程等,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抗压,及时调整不良情绪。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