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胜任素质的导游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与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能让技能大赛的高投入惠及更多的学生,实现大赛对于专业学科建设的引领,成为职教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选取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共同目标与契合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旨在分析研究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构建出胜任素质模型,提炼出5大胜任素质因子与25项胜任素质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素质为先、校企一体、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
关键词:导游技能大赛 胜任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019-02
自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苏教职【2008】40 号)以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1]。然而,如何才能实现技能大赛对整个专业教育、乃至日常教学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能否以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共同的核心价值——“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切入点,分析技能大赛胜任素质,进而提炼出专业竞技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素养,既能科学高效地提高技能竞赛成绩,又能广范围地运用于专业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中,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胜任素质这个概念最早是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倡导的“管理胜任特质运动”中提出的,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家David McClelland 正式提出“胜任力”的概念[2]。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是依据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要求,参赛者所需要的确保比赛能顺利完成的个人特质结构,可以是动机、特质、形象、态度或价值观、导游服务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区分优秀和一般竞赛表现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3]。
一、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分析
(一)竞赛导向分析获取胜任素质要素
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分为两大项,分别为理论知识与现场技能。通过研究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竞赛的比赛内容和形式,归纳出竞赛所需的5个素质方面: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结合导游职业要求,具体表现为:仪容仪表、艺术表现力、亲和力,以及语言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文史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导游服务知识、其他旅行知识等,从而涉及学习能力与领悟能力,导游讲解能力、应变能力等胜任力要素[4],这些胜任力素质对构建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模型具有積极的指导意义。
(二)行为事件访谈法优化胜任素质要素
访谈对象与流程。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选取了15名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与指导教练进行访谈。其中10名选手,5名教练。样本的抽取保证了各队技能大赛成绩优劣的平衡。其中有7名选手是第二次参加比赛,1名选手第三次参加比赛,绝大多数访谈对象对技能大赛感悟深刻。本次访谈主要是要求被访谈者谈谈在导游大赛活动中遇到的几件关键事例,包括成功和受挫的事例,让被访谈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事情的背景、内容,事情的挑战性及参与者的想法与做法,事情的最后结果如何,以及相关人的反馈是什么等内容。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了新的导游人员胜任力要素。
(三)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要素汇总
依据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的赛制要求,结合文献分析法及行为事件访谈法,把收集到的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进行了汇总,共列出25项胜任素质,分别为:语言知识、人文史地知识、政策法规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导游服务知识、时政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责任心、职业认同、礼仪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亲和力、创新发展、成就欲、学习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团队精神、积极进取、诚信正直、知识应用能力、抗挫折能力、仪容仪表、自律、坚毅。
二、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模型建立
(一)编制和发放调查问卷
根据已经得到的25项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编制李克特5分制量表。问卷主要面向江苏省各地市导游技能大赛的领队、教练、参赛选手、旅游专业教师进行发放,还包括了部分旅行社从业人员等,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5份,回收率92.8%,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88.6%。
(二)问卷数据分析
本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因子载荷值大于或等于0.5和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出5个公因子。依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同时结合各因子中所包含的胜任力要素,探讨确定各个因子的命名。最后,采用AMOS18.0软件对提取的5个公因子及其对应的测量指标构建的维度模型进行验证,认为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的五维模型基本符合结构模型的适配标准。
(三)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依据数据的统计分析,构建出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模型,该模型包括了五大胜任素质因子和25项胜任素质,如表1所示。
三、基于技能大赛胜任素质的导游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模型,构架“素质为先、校企一体、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要将职业素质培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要有的放矢地将知识、经验的传授与工作情景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应用性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有效激发学习、职业动机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学会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练就职业能力。
(一)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较,更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指导思想,在详细研究行业特点、工作流程、从业要求等内容的基础上,凝练出各行业、工种所需的职业素养,从素质培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合格人才。
本文从导游技能大赛的竞赛需求出发,结合导游行业的实际特征,用科学的方法构架了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模型。此模型中的素质要求也是导游行业职业素养的重要标杆。以培养胜任素质为专业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从简单的知识传授、技巧方法的传承,而变为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教学活动应该能充分体现能力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环节中去,构建以发展培育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二)教学目标
改变过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层面的素质培育,甚至是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层面的灌输性教学。而应该发现和重视藏在冰山角下,对职业、个人影响更深的“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态度、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要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设置为对学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个人发展动机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改善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其真正达到对职业的认同,是学生未来发展乃至真个行业发展的核心要务,也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真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化设定,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易于培养与评价的知识、技能层面;第二,角色认知及态度、价值观层面;第三,最本质的个性、动机层面。三个目标层面,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可影响与可教育的程度逐渐减弱。先天因素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力在三个目标层面上逐渐增强。知识、技能层面比较容易习得与评价,而对于更深层面素质的培养则以影响、潜移默化、环境熏陶等方式为主。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校企共同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将传统的实训课程,转化为现实岗位任务,将传统的教学模块,转化为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在教学实施中,让学生以现实岗位为依托,以岗位工作技能为教学目标,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实训任务,以实际遇到的工作问题为教学案例,最终以工作绩效为考核评价标准。此外,学校要关注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户外拓展活动和为教师服务的职业养成教育等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增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服务意识等。
(四)评价标准
基于“素质为先、校企一体、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也应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双重评价体系。对于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目标由学校考核评价较易实现;而对于态度、价值观、动机、个性层面的评价,可以结合企业具体的工作绩效来进行,由企业工作绩效、与企业环境的融合程度、企业员工的评价等方面结合形成。这样一来,可真实有效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状态,分层考核学生的从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飞.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整合之课堂教学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2]Mc Cle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Journal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3]Spencer L.Spencer S.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3.
[4]王芳.基于旅游職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MTA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责任编辑:景辰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以常州市历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为例”(ZYB224)。
[作者简介]史剑锋,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