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教学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萍
摘要: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从事导游工作至关重要,文章以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为例,从职业素养的含义出发,分析案例教学对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探索案例教学在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中的实施和应用,以期对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案例教学;导游专业;职业素养;政策与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054-02
导游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是导游,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为今后的工作服务的。对于导游而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课堂实施办法[1]。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作为导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与行业、岗位、专业紧密相关,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应具有的符合职业规范要求的素养,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2]。当前导游的职业素养是在新的旅游业态下,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导游应具备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多,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应该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五方面内容[3]。在校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对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职业意识
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理解、难识记[4],因此很难谈得上与岗位、职业相联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学生被带入到一个具体事情的现场情境中去,比如“导游小张引导游客去商业繁华区游览,某名游客的钱包被偷,游客以小张未做出提醒而导致其钱包被偷为由投诉小张”,听到这个案例,学生会设身处地地站在游客和导游的角度分析、思考、讨论案例,最终得出结论,在学习的同时初步建立起了职业意识。
(二)明确职业道德,端正职业心态
当下导游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口碑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理想,网络新闻媒体报道的大量导游欺客、宰客事件反映出导游职业道德的缺失和职业心态的不端正,利欲熏心、强迫游客购物、缺乏责任心等,严重伤害了游客的旅游热情,给旅游目的地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端正职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比如“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以这样的反面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心态,也可以列举正面案例,比如“四川九寨沟地震时,导游第一时间保护团队游客安全”。
(三)掌握职业技能,规范职业行为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很重要的一部分,导游人员的职业技能主要是导游工作岗位对导游人员专业服务技能的要求[3],具体包括带团技能、语言技能、专项技能、认知技能四部分[5]。政策与法律法规虽然是以法律条文制度的形式展开,没有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职业技能,但它明确规定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的合法前提,对导游带团活动给出了最重要的指导。比如“导游小王在未征得游客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第三天的行程与第二天的行程调换,后因天气原因,原计划第二天去看的景点没去成,游客投诉小王,小王却以天气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推脱责任”,此案例涉及导游带团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规范,透过真实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逐步掌握职业技能,明确职业行为规范。
三、案例教学在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中的实施与应用
(一)结合知识,精选案例
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应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传统教学下,教师往往局限于对法律条文规定的解释与说明,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印象不深,在考试中还是容易混淆出错,如果能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巩固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到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时,有一种情况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教材上的阐述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士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或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学生往往只记住了10周岁的界限,而对于能够进行的民事活动印象不深。教师可以精选一个案例:“14岁的小明拿着家里祖传的玉镯到玉器店出售,拿着卖得的400元钱到超市买了价值10元钱的文具,家长得知后起诉玉器店和超市,以小明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为由要求玉器店和超市退还玉镯和货款,对此,你怎么看?”在这一则案例中,学生售卖玉器是无效的,而购买文具是合法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立刻能理解“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或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在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对接岗位,讨论案例
与导游专业结合,对接旅游工作岗位,是案例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框架和内容也是紧扣专业和岗位特点展开的,如果脱离专业和岗位,教学本身也偏离了教学目标。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政策法规知识,更重要的是今后在带领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旅游者守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对未来的导游人员而言十分重要。传统的理论教学由教师讲授法律法规知识,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缺乏与岗位的联系、对案例的讨论,教学效果一般。例如在讲到“导游人员的权利、义务”时,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导游小张带领游客在旅途中突遇暴雨天气,大多数游客提出取消行程、返回酒店,请问小张应该怎么做?”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导游的“履行职务权”以及应当注意的四个条件。案例的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案例准备工作的检验,也是锻炼学生的語言表达能力,说服他人的好机会[6]。这样的学习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对接岗位的案例提前让学生进入角色,明确岗位职责。
(三)接轨行业,分析案例
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时,应充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与行业接轨分析案例。比如在讲到“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时,教师可以结合目前我国各省份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意见,列举并分析学生熟悉的特色小镇。同时,教师可以与旅游行业发展相结合,探讨各地出台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背景和原因,最终让学生明确这是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导下,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而提出的。透过案例,了解国家发展旅游的意见与方针,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得到了最大化实现。
四、结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导游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起点应充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就是一门能极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鉴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充分开展案例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郑小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通讯,2017,(3):38.
[2]唐春艳.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导游职业素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6,(7):232.
[3]朱芬芳.基于职业素养的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职业时空,2012,(3):134.
[4]黄新.案例教学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06,(12):167
[5]黄国庆.基于职业技能培养视角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4,(2):92.
[6]金明华.基于案例教学的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