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职教育硕士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逐年加大,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向也相应随之调整。如何结合中学教学实践,改革创新数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艰巨任务。研究表明:以“案例”为载体,采用“模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与教育硕士培养更加匹配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同时实现了培养目标与途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在职教育硕士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062-02
  以案例驱动为呈现手段,就是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再从实践中验证理论的逻辑性。教育理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否则就是一种教育研究者主观意愿的任意创造,一旦回归到教育现实情境中,必然会处处碰壁,失去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一、“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教育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发现,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为其回归教学实践,深入理解教育理论,提供了一个极大的便利,缩短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距离[1]。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更多是沿袭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多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这两种教学手法的满意度并不高,急需调整单一的授课形式,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在这种形势下,本研究对所在院校教育硕士开设的《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开展了“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为了检验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也为了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研究者针对吉林省某师范大学面向教育硕士开设的《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展开研究。这门课旨在使教育硕士习得如何结合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灵活使用教学论领域中的基本原理,提高数学专业师范生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技能。
  1.设计课程实施方案
  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案例驱动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良。目标驱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成为了一个诱因,刺激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需要学生强化成就动机,而案例驱动就是强化的辅助手段。因此,根据在职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使之与其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实现了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效应[2]。本研究以教育实践课程系列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期望基于行动研究的实践形式,通过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观察课堂组织中目标与案例如何设定选取;具体案例教学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总结目标—案例双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该模式应该作出怎样的调整和改进。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核心问题如下:
  (1)探讨如何结合数学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自身特点,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探讨如何结合中学课程内容实际与数学学科特点,开展课程内容整合与设计,了解教学的实施效果;
  (3)探讨如何结合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总结案例双驱动教学实施的关键,并对研究的完善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组织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可提前布置新课程需要使用的案例材料,学生需要预习新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尝试解决课中和课后的问题。
  组织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介绍每节课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根据教师的组织与安排进行分组的案例讨论,尝试回答课后问题,或提出问题;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学习体会,或进行作业展示,其他学生可提出问题或补充解释。教师在讨论过后要及时总结,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课后交流: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继续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也可以布置讨论话题,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学生还可通过教育实习实训平台进行案例设计,学以致用,拓展教育理论的延伸,丰富教育实践的手段。
  考核评价: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应用型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学会使用案例中涉及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合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是否具备了相应的教学能力等。
  三、案例驱动教学效果的反馈
  课程结束后,在班级发放《“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开发”目标——案例教学模式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共27份,收回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设置了15个问题,13个选择题,2个开放性问题,选择题部分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
  (1)目标设定的满意度;
  (2)案例选取的满意度;
  (3)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采用五分量表,每题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无明显感觉”“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在目标设定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百分比为66.7%,基本满意的百分比为22.2%;案例选取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百分比为74%,基本满意的百分比为22.2%;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百分比为81.5%,基本满意的百分比为11.1%。总体可以看出,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无论是目标的设定,还是案例的选取和教学的实施,学生都较为认可这种学习形式。
  四、对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反思
  1.教学丰富案例资源,师生课前研读学案
  在本次研究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并没有使用严格意义上的教材,该课程使用的教学资料多是包含系列数学教学问题或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素材”,而非传统课本中体现的知识结构,那么“素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3]。此次研究中使用的案例来自各级培训积累的优质资源,较有代表性,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保证案例的质量,还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学生课前的研读。
  2.教学实施合理布局,线上线下同时交流
  本次选取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共27人,分成3个小组,每小组9人。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小组人数较多,一些讨论交流过程难免有人无法参与发言,少数人参与热情不高,没有达到目标中“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分享”的效果。在今后的推广中,可减少每小组的人数,保证所有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机会,也便于教师进行详细的个人评价。目前,各高校已在课程中全面实现“互联网+”,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通”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群组或课程群组,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交流[4]。
  3.教学评价不断完善,目标反馈实现统一
  学生的学业评价在各类教育研究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评价标准中要力求科学、公正、严谨,在评价方式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便捷,在评价结果上要起到有效、反馈、激励的作用。因此,此次研究的评价方式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书面考查,而是选择了出勤情况(20%)、学生参与汇报的情况(30%)、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30%)、课堂中参与讨论程度(20%)等方面给予成绩评定[5]。还可以通过线下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小组学习的贡献情况及个人进步情况,增加评价渠道。
  参考文献:
  [1]张莉.小学语文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5.
  [2]张斌贤,李子江,翟东升.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3-4.
  [3]靳培培.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8-50.
  [4]“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6-87.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8-70.
  责任编辑:赵慧敏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學会科研课题“新时代教育思想下数学教师专业化‘起点’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GJX2018C89)。
  [作者简介]郑晨,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4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