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西瓜产业发展特点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东青
摘 要: 分析了夏邑县西瓜产业规模较大、推广品种优良、布局较为集中、种植模式合理以及病虫防治规范等的发展特点,针对存在的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不稳,瓜农综合素质较低,育苗技术差异较大,信息预警体系不够健全,品牌创建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西瓜品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反季节生产,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推广发展简约化栽培技术,加快品牌建设,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促进夏邑县西瓜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西瓜; 夏邑县; 产业发展; 问题; 建议
1 西瓜产业发展背景
夏邑县位于豫东平原,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隶属商丘市,辖24个乡镇、1个农贸区、731个行政村,总面积1 481 km2,耕地面积10.1万 hm2,总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夏邑县是孔子祖籍、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夏邑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比南方“台风、涝灾少,光资源充足”,比北方“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利于西瓜生长的独特优势。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785.2 mm,日照时数为2 258.4 h,平均气温14.6 ℃,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27.3 ℃,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0.4 ℃,西瓜果实膨大期4—5月份的白天最高气温37.5 ℃,夜间最低气温-3.0 ℃,无霜期217 d。夏邑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质多为两合土,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钾元素含量高,具有“夜潮”性,通透性好,有良好的保肥、保水性。地下水质达到国家灌溉水源标准,具备优质西瓜种植的土壤和水肥条件。据《夏邑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夏邑农民已大面积种植西瓜,且产出的西瓜曾以甘甜汁多、消暑解渴、风味独特而成为县府的贡品。
2 西瓜产业发展特点
夏邑西瓜目前已经成为商丘的一张农产品名片,2017年5月,夏邑县被中国园艺学会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成为全国第3个、河南首个获此称号的县市。2017年8月,夏邑西瓜成功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8月成功申报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期又上报了名特优新产品。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成功举办了2届河南·夏邑“中国好西瓜”大赛。
2.1 产业规模较大
近年来,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偏低,农民种粮收入不断下滑,西瓜等瓜菜作物種植面积逐年扩大。2018年全县播种面积9 900 hm2,比上年增加1 300 hm2;总产60万 t,比上年增加8万t;产值129 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8 000万元。设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中设施播种面积8 600 hm2,比上年增加1 300 hm2;总产50万t,比上年增加7万t;产值128 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 000万元(数据来源于商丘市农业局调查结果,后同)。拱棚与露地西瓜面积之比为2.37∶1,产品上市均衡,结构趋于合理[3]。
2.2 推广品种优良
调整品种种植结构,拱棚西瓜品种以‘84-24’为主,占拱棚面积90%以上。该品种含糖量高,瓜瓤特别酥脆,口感好,瓜皮薄,瓜色靓丽,瓜形美观,深受消费者喜爱。露地栽培主要有‘龙卷风’‘豫艺天龙’‘优选凯旋’‘抗重茬蜜宝王’等易坐瓜、抗病、耐热、高产品种[2]。2018年,全县大棚‘84-24’面积达8 000 hm2,总产50万t,产值12.8亿元。夏邑县大棚西瓜选用优质‘84-24’品种,并且采取“不嫁接”自根栽培,所以西瓜品质非常优良。主要成本为667 m2地租1 200元,建棚成本3 500元左右(地租1茬西瓜按600元,建棚成本一季西瓜按1 000元折旧),种子成本50元,农药成本30元,肥料500元,雇工费600元,667 m2合计成本2 780元。667 m2西瓜产量3 000~4 000 kg,产值8 000~10 000元,纯收入5 200~7 200元。
2.3 布局较为集中
全县8 600 hm2大棚西瓜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北岭镇、太平镇、胡桥乡、曹集乡及相邻乡镇,交通便利,布局集中,利于管理、销售。据统计,集中连片3.3 hm2以上的基地175个,占总面积80%以上;大于6.7 hm2的基地370多个,大于13 hm2的基地62个,大于33 hm2的基地27个。规模适度,既能种得了,又能种得好,资源利用充分,达到利益最大化。露地西瓜主要分布于县城西北部李集镇、王集乡、郭庄农贸区,已成为河南省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白菜生产基地,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2.4 种植模式合理
拱棚西瓜采取“西瓜-秋辣椒”模式。西瓜于1月上、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栽,4月底5月初产品上市,7月中旬采收结束,667 m2西瓜产量 3 500 kg,产值4 000~5 000元。接茬种植秋辣椒,辣椒6月下旬育苗,7月下旬定栽,10—11月份采摘上市,667 m2辣椒产量1 500~2 000 kg,产值3 000~5 000元。667 m2拱棚2茬产值11 000~13 000元。
露地西瓜多为“小麦间套-西瓜-秋大白菜”模式。西瓜4月中旬育苗,5月中、下旬套栽于麦田预留行内,上市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 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产值3 500元左右。大白菜于8月中旬播种,12月到翌年1月上市, 667 m2产量5 000 kg,产值2 500~ 3 000元。白菜采收后播种小麦,采用晚播品种、增加播量等配套技术,667 m2小麦产量超过400 kg。此种植模式既可保证粮食安全,又增加农民收入。
2.5 病虫防治规范
西瓜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在使用农药上,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药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上使用的农药主要有醚菌酯、苯醚甲环锉、春雷霉素等,使用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并尽量降低剂量和使用次数,按照科学的施药方法施用。同时,重视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一是西瓜2 a(年)一轮作;二是黄板诱杀;三是生物菌防;四是烟雾剂防治。 2.6 栽培技术先进
西瓜生产广泛应用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菌肥施用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多层覆盖栽培技术等先进技术,不仅节约成本,减少劳动力及劳动强度,产品质量也得到全面提升,单产水平提高,效益增加显著。
3 存在问题
3.1 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不稳
近年来,虽然种植西瓜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瓜农的比较效益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种瓜成本逐年增加,如设施材料、肥料、农药、劳动力投入和租地费用都有所增加;二是西瓜市场行情特别是露地西瓜价格波动较大,并存在滞销现象,瓜农收益不稳定。
3.2 瓜农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西瓜生产人员大多年龄偏大,一般为50岁以上的农民,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较大依赖老经验,生产效率低,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对市场变化、产业发展缺少灵活应变能力。
3.3 育苗技術差异较大
西瓜生产以单户育苗为主,仅有少量的集约化育苗,育苗质量参差不齐,抵御育苗期间恶劣天气能力较低,缺乏大型集约化育苗工厂。
3.4 品牌创建有待加强
目前普遍采取通货销售,注册商标少,品种相对单一,特色、高档优质精品西瓜缺乏。
3.5 信息预警体系不够健全
西瓜产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灾害性天气对西瓜生产质量和效益冲击较大,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获取市场信息渠道极其有限,存在盲目生产现象,生产销售信息监测预警刻不容缓。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西瓜品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搞好调查研究,引进推广一批特色高档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并做好种子质量检验和检疫工作。
4.2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反季节生产
加快西瓜设施栽培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采用大棚膜加地膜双层膜覆盖栽培,利用保护地设施将上市期提前和延长,基本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目标,避免产品集中上市的市场风险,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期的需求,提高产品价值[1]。
4.3 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
推进西瓜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向规模生产大户、家庭农场集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养西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能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西瓜生产和经营主体。
4.4 推广发展简约化栽培技术
加强简约化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从品种、栽培制度、耕作模式、机械应用、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技术等多方面加强研发,通过技术组装配套、示范完善、普及推广、节约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比较效益。
4.5 加快品牌建设
消费者对西瓜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为了消暑解渴,而是已经从单纯的口感转向口感、外观、营养安全等方面综合质量要求上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下一步,准备完成夏邑西瓜的绿色食品认证,按照“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品牌”五统一要求,严格按照西瓜绿色食品操作规程操作,大力推进西瓜生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公信力。
4.6 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生产信息预警体系,建立良好的信息对接平台,对西瓜生产、供求、价格及外部产业环境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生产和销售预警信息,合理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错开播种期和收获期,防止盲目生产,避免集中大量上市或脱销断档,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保障西瓜的均衡供应。
参考文献
[1] 贝道正.黄岩西瓜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5): 20-21.
[2] 孙小武,邓大成,莫小平,等.湖南西瓜产业发展报告[J].长江蔬菜,2010(8): 115-119.
[3] 尤春,孙兴祥.江苏省西瓜甜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瓜菜,2017,30(7): 35-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7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