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专业认证驱动下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对标中教专业认证标准(二级)中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院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针对培养模式提出改革建议。以认证为契机,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探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专业认证;新课标;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136-01
  1 概述
  2016年10月26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认证办法),并公布了认证标准,决定从2018年其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认证办法》要求师范教育要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也即以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一切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并且要根据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革、持续改进。
  《认证办法》为我院师范生培养提供了指南,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探索一种适应我校定位、符合我校培养要求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存在问题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级)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发面提出了8条具体要求,我院采用师生调研、教研会议、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对照认证要求,深入剖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发现目前我院师范生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够“师范化”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院增加了很多校企合作专业,专业设置多元化,逐渐淡化了师范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教师教育课程比重低、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有效落实。课程结构没有体现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导致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不太恰当,使得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进而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教学内容多年來一成不变,未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接轨,学生不喜欢,老师不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缓慢,大大削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对2017级、2016级师范专业共计110位学生调研发现,约60%的同学不能准确认知专业方向、毕业去向;正是对专业特点认知不够,导致缺乏学习动力,没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氛围。
  2.2教学能力不够“熟练化”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要任务是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而优秀的教学能力必须依托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我院虽在“三字一话”上也做了很多积极推进工作,但是在实习、实践环节上仍稍显薄弱,例如微格教学这一实践教学方式明显重视不够;且由于参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是我院授课教师,缺乏对中学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因此教学手段单一,有脱离实际之嫌。
  3 培养模式改革
  3.1精准定位,脚踏实地,强化专业认知
  只有确立了培养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制定合理的毕业要求;只有确立了毕业要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老区特色和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将我院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热爱教育事业,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能,能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虽然学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教育理论的课程。但是因为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这些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应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当作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每一个学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让同学们“走出去”
  每个学年都组织学生走出大学校门进入中学,通过观摩见习、回校讨论谈体会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真实教学过程的理性认识。
  (2)将中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
  通过邀请优秀中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开座谈会等方式,使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3.2加强实践,丰富课外,提升教学能力
  组织各项比赛,夯实专业基本功与教学基本功。
  本着“曲不离口”的思想,每年面向四个年级的师范生举行两次基本功大赛:书法大赛和讲课比赛,比赛获奖与创新创业学分挂钩,争取师范生全员参赛,激发学习积极性,夯实专业基本功。
  3.3广建实习基地,争取对口实习
  目前,师范生在第6学期参与的支教活动,虽然给了同学们很大的锻炼机会,但是目前计算机课程并未列入高考中考之内,使得很多计算机专业师范类的同学进入中学后从事的并非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实习可以选择中专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实习基地,长期固定下来。由于大部分中专学校都开设计算机专业,无论从教学设备还是教师数量上方面都要多,实习效果会更好。
  3.4建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新生入学时配备校内导师,大二或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以培养优秀新型教育人才为目标,建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全程参与的“双导师制”教育新途径。以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为方向,在师范生教育中全程渗透新课标理念,通过与中学加强合作,共同培养新型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中学信息技术老师。
  4 结束语
  本质上说,师范专业认证仍然是一种评价机制,由相关机构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以衡量是否达到人才培养标准。其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对我院来说,认证是一次审视问题、找到差距的机会,更是一次立足本土本校、结合生源特点、完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挑战,虽任务艰巨,但前景喜人。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19-09-10
  作者简介:董艳雪,女,山东淄博人,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任职于临沂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软件理论与技术,图像识别,人工智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3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