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游戏中学习歌唱方法――声乐初学者的入门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少年儿童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喊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学唱歌的孩子明白童声歌唱的魅力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少年儿童受年龄的限制,更受接受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孩子对声乐知识很难直接接受,这就要求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必须为这些孩子们找一个学习声乐的媒介。这个媒介是体验科学歌唱方法的梯子,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唱歌时的“流畅”的感觉。在这里,笔者给学生提供的媒介是“含口清水来歌唱”,让水来作媒介,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水的存在,从而间接感受声音的通畅。
  【关键词】游戏 歌唱方法 初学者
  
  童声清脆、通畅、纯净而又优美,被人们称为“天籁之声”。一个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声音自然。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模仿周围大人们的声音,这导致了孩子们在歌唱中形成了一些毛病。
  儿童唱歌的最大毛病就是“喊唱”:扯着喉咙,大声地喊着唱歌,追求大音量。这样唱歌的后果是:使少年儿童美的音质消失,更严重的会使孩子的声带变厚,一辈子失去美的音色。
  在儿童声乐教学尝试中,笔者有以下体会:教师首先要掌握童声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准确地说就是在儿童变声期前)男童和女童声音性质是相同的,没有男声和女声之别,但男女儿童在体质和气质上是有差别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变声期前的儿童声音是很重要的。
  大多数女孩生来温柔,平时说话声音也安静,是头声的声音。相反男孩比较活泼、粗犷、习惯于大声说话,这个习惯使他们声音容易成为胸声。而真正科学的歌唱方法,是要求“三腔共鸣”要统一而又协调(即“头腔的声音、胸腔的声音和腹腔的气息统一而协调)。如何训练儿童用科学的方法歌唱,保持童声童趣自然地演唱,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少年儿童年龄小、好动而又缺少自律性的身体特点和年龄特点,又对他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声方法、系统分析发声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自创了一个声乐训练的方法:“含口清水来哼唱”。具体的练习方法是:先含半口水,不咽下去,只含着,轻轻抿嘴哼唱。
  含水练习的目的是用水来做“阀门”:这口水从三个方面保证了声音的美妙动听。
  一、保证气息的通畅
  含着清水歌唱时,如果气息不够用,随着歌曲的旋律进行,你会在哼唱时不自觉地把水咽下去;如果气息过剩时,水就会随着哼唱时气息的吐出而使水流到嘴唇外。为了保证这口水在口里保持住,这就使歌唱者被动地运用气息控制这口水,也就使灵活运用腹腔气息有了保证,顺便保证了唱歌时要保持“气沉丹田”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控制喉头保持在下面的位置
  歌唱时喉头稳定地待在最低的位置,也就是你咽东西时还没咽下的那一瞬间的位置,是唱歌时要保证的喉头所在的位置。喉头稳定地在最低位置待住了,你的胸腔共鸣也就大功告成了。口腔里含住半口水,让你不自觉地控制气息,无意识地保持了咽东西的感觉和状态,这样喉头就稳定地在最低位置“站住了”。再加上哼唱时上升气流的冲击,这就强化了“喉头下沉”的感觉,这口水就把喉头稳定地固定在最低位置了。
  三、保证声音的高位置
  提起的口腔上腭部会形成一个弓形空间,声音在那个空间里回旋音色最美,气息也会在这个空间里与声音发出共鸣,美化音色,这就形成了头腔共鸣。口里含着半口水时,不自觉地就会让口腔上腭提起,口腔里的弓形空间自然形成,为声音的高位置做好了准备。
  “含口清水来哼唱”这个练习包含了声乐练习中的开口音发声练习、闭口音发声练习和哼鸣发声练习三个部分的训练。孩子们天生好动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大多不爱钻研科学的发声方法,更不愿“咪~咪~咪~呀~呀~呀”地做发声练习。笔者想出这招来哄孩子们边玩边学,在玩乐中被动学习歌唱的方法。当孩子们以为在游戏时,其实是在进行枯燥的声乐发声练习。时间长了,这种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孩子们的歌声悠扬,会提升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随着学习兴趣的增强,就直接提升了学生学习科学歌唱方法的兴趣。这样练习的时间长了,形成了良好的发声习惯,就可以不用“水”做媒体,直接进入“含水”歌唱的状态了。
  这是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独创的声乐教学方法,书上没有的,笔者近年来一直用这方法训练学生,有趣而又见成效。
  童声歌唱对于儿童品性的塑造、情操的熏陶,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确的童声歌唱会给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愿笔者的这口清水能让童声歌唱更加美妙和谐,能给孩子们的歌声插上翅膀!更愿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歌唱方法:这将是一个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游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