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食用菌学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勇

  摘 要:通过对食用菌选修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食用菌教学需要改革的一些方面和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学 教学改革 课程现状
  
  食用菌学是普通高等农林业院校、农林类职业院校选修及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除食用菌专业等少数专业以外,其他的专业很少能有合适的条件让学生有深入实践的机会,基础知识不牢固,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学生难有较多的收获;另外,食用菌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的生产机械、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朝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省工、省时、高效;从手工作坊向工厂化生产模式发展,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对食用菌人才的要求,存在更新速度慢,内容老化等一系列问题,而食用菌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成为熟练和创新的技术人才。因此,食用菌教学应该从食用菌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
  
  1.食用菌教学的现状
  1.1课时比例失调
  食用菌学是生物学专业的必选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分基础理论知识和栽培、加工等应用部分,但总课时为一般的院校课程设置的课时量少,少的36学时,极少数能达100学时,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偏大,甚至有的院校仅设置了理论课程,没有实验课程条件,理论课时比较充足,但该门课程是技术操作类型的课程,实验少了就会纸上谈兵,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内容是课堂上难以讲解清楚,但只要在现场观摩就很好理解的。
  1.2配套基础知识缺乏
  食用菌学研究的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菌种的采集分离和制作;菌种的保藏和复壮;各种食用菌的栽培和深加工等,真菌方面的基础知识显得十分重要,普通高校很少有真菌学这么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真菌形态习性等事先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了解,无菌操作的理念不深;再加上食用菌学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因而真正能学到食用菌精髓的学生就很少了。其实,只要基础知识牢固,这门课程学习起来就很容易了。
  1.3食用菌学教材多样,但内容更新不足
  目前,食用菌的教材分食用菌学及食用菌栽培学两类,近20年来版本多达数10部,比如张雪岳等编著的《食用菌学》;杨新美、吕作舟等编著的《食用菌栽培学》等版本,这些教材对食用菌的教学与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食用菌学教材整体上大多都分基础知识和栽培各论两大部分,而栽培原理和技术等只能在各论中体现,这些教材都共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少栽培原理和技术的通论部分,对于理论课时少的选修课来说,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好把握,栽培原理的共性部分又被分解到各论中,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分讲各论,所以就呈现出理论知识不全、实践操作依据不够、融会贯通做不了、教学提不高的局面;同时食用菌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新的方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很多的教材有些老化,特别是一些老教材,在系统的栽培知识上就显得陈旧,效率低,操作繁杂。目前众多的高校大多采用自编教材,虽能联系地区实际,但都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1.4食用菌教学实践操作少
  食用菌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缺少理论知识固然不行,但实践少的话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就成了残次品;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补充。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仅停留在实验上,理念落后、手段单一是我国的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老师安排的实验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没有创新,跟不上新形势,实验教学中基本上按部就班,深入不多,学生收获不大.比如,食用菌栽培现在大多为工厂化生产,小作坊式的栽培模式已经不适合在实验中出现,老的教材和老的实验交出的学生就是过期品。大多数院校在后续的深入实践上未作安排,既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也对发展个人创新能力无力,当今是就业竞争激烈的时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无疑对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自主创业都十分有益,食用菌产业本身就具有这样的优势和效果。因此,食用菌实践教学就很重要了。
  
  2.食用菌学教学的改革
  2.1教学理念的改革
  食用菌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真菌的研究方法,生活特性;学生在理解之后,不仅能对书本上的真菌有所了解和成功栽培,也可凭借所学知识,对野生菌类可独立研究和仿生栽培;要求学生基于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对食用菌的现代化生产有新的认识,能够适应食用菌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而不是立足于小作坊式生产模式,摒弃只要栽培成功就行的思想,而同时要考虑食用菌产量和品质问题,掌握食用菌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技术方法;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在坚持食用菌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对现有栽培技术进行改造和提高,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于食用菌生产中。因此,在教学上应促进学生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将人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把学生仅当成是知识的接收器,忽视他们的需要和发展,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其次在教学与实践中要贯彻探究式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食用菌生产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依靠探究。长期以来我们的实验教学中总依赖于教师的精心安排而按部就班地开展,学生难以发现问题和标新立异,其学习过程仅是一种“临摹”活动,缺少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成为熟练的技能人才,因此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让他们感于想象、大胆质疑,不仅弄清为什么这样做,而且找到不这样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熟才能生巧,还要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去完成学习任务。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食用菌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我们的观点是基础理论是重点,教学实践是目标,基础理论是为了指导教学实践服务的应详细重点介绍和教学,而深入的实践活动又为理论创新提供依据,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成功的教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关于菌种纯与不纯的问题,食用菌在分类上大多属于高等真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其菌丝不产无性孢子或很少产无性孢子,这个理论可作为这类真菌菌种鉴别污染与否的依据,其菌种表面不能出现粉末状物,猴头有时能产厚垣孢子,假若有脓状小点出现,则需镜检才能判定,虫草类有粉状物反而正常。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如栽培,只要掌握食用菌生长的基本条件和习性这些基础知识,那么栽培管理上可简单讲述,甚至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我们的食用菌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绪论、食用菌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活史、食用菌的营养及生态、食用菌栽培技术概论、食用菌的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这部分作为重点掌握,而平菇栽培、猴头菌栽培或香菇栽培,金针菇栽培或双孢蘑菇则是在教学实验中讲授或操作,食用菌的形态、母种培养基制备、组织分离及孢子分离、原种及生产种制作等内容则讲述和操作并重,可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食用菌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食用菌又是一门产业,在大学的实验室和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不完善的,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变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食用菌教学除了按部就班安排好教学和实验外,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方法是在实验教学之后,要求每位学生自定栽培品种、自选栽培材料、自行设计操作方案,由小组合作完成一定数量的栽培实践任务,同时提交文字材料.这一补充环节对学习效果起到明显的作用,学生普遍反映能基本掌握生产技术,学会生产管理,具备行业竞争的基础;其二就是到相关食用菌公司观摩学习,特别是工厂化生产的大公司;有条件的话,还可在相关公司进行短期实习,扩展学生的视野。
  2.4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食用菌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评价方式,食用菌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单纯的考试成绩实际并不能很好的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弄的不好,反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把平时成绩的比例加重,平时成绩包括上课是否积极思考,实验是否愿意动手动脑,实验的设计有没有创新度,创新度大不大;实验的效果如可,效果不好时有没有原因说明等,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方面,因而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刘斌.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菌物研究,2006,4(3):87-90.
  [2]罗国涛.食用菌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09,12(6):56-58.
  [3]亓殿强.科学教育原理与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暴增海,柳焕章,李月梅.食用菌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6]张松.食用菌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贺新生.用科学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食用菌实验教学[J].菌物研究,2006,4(3):82-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001.htm